书体:

行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册(蝴蝶装‧方幅式)

创作时间:

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黄素黄庭经。陶榖跋以为右军换鵞书。米芾跋以为六朝人书。无虞褚习气。惟赵孟頫以为飘飘有仙气。乃杨许旧迹。而张雨题吴兴过秦论。直以为学杨义和书。吴兴精鉴。必有所据。非臆语也。按真诰称杨书祖效郗法。力同二王。述书赋亦云方圆自我。结构遗名。如舟楫之不系。混宠辱以若惊。其为书家所重若此。顾唐时止存带书六行。今此经行楷数千字。神采奕然。流传有绪。岂非墨池奇遘耶。元时存鲜于枢家。馀昔从馆师韩宗伯借摹数行。兹勒以冠诸帖。杨在右军后。以是神仙之蹟。不复系以时代耳。其昌。 贞观时。命褚遂良定右军书。以乐毅论为正书第一。遂摹六本赐魏征等。此其一也。 赵吴兴曾得洛神十三行于陈集贤灏(当作颢)。自题此晋时麻牋。思陵极力搜访。仅获九行。百七十六字。故米友仁跋作九行。宋末贾似道复得四行。七十四字。欲续于后。则于九行之跋不相属。遂以四行别装于后。以悦生印及长字印款之。今此本不知犹在人间不。馀所摹秀州项子京藏。是宣和谱中所收。吴兴云。更有唐人临本。后有柳公权跋。亦神物也。视世所传十三行宋搨。何啻霄壤耶。其昌。 虎头与桓灵宝论书。夜分不寐。此女史箴。风神俊朗。欲与感甄赋抗衡。自馀始为拈出。千载快事也。其昌。 徐浩道经上卷黄花素书。在无锡华学士家。 馀曾见柳诚悬小楷度人经。遒劲有致。蔡君谟茶录颇倣之。世未有传者。此清静经。似永兴破邪论。海上潘氏所藏宋帖也。其昌。 米海岳云。少时未能立家。但规摹法帖。谓之集古字。今观九歌良然。左方有伯时画。画史所称与伯时经营九歌者是已。伯时孝经。力追锺法。宣和谱谓书逼魏晋不虚耳。二帖皆节文。其昌。 吴兴此书。学黄庭内景经。时年三十八岁。最为善者机也。成名以后。隤然自放。亦小有习气。于是赝书乱之。钝滞吴兴不少矣。论三篇。止勒其一。 锺太傅书。自晋渡江时。止传宣示表。百馀年间。妙蹟已绝。宁知今世有索靖出师颂耶。此书在檇李项子京家。故是甲观。其昌。右泠金纸书。在予坐师新安许文懿家。 宝晋斋刻此帖。大军止。馀检子敬别帖。自己至至末。辞意相属。原是一帖。为收藏者离去耳。二王书有不可读者。皆此类也。米元章以此为天下第一子敬书。其昌。右智永千文。自龙师以前缺。有薛绍彭收藏印。麻纸书。 右江西衷简肃公家藏真蹟泠金纸书。谢庄诗帖。于新都汪景淳得摹本。未见真蹟。书法似阁帖所谓萧子云者。而小加妍隽。宋高宗书近之。其昌。书家以分行布白。谓之九宫。元人作书经云。黄庭有六分九宫。曹娥有四分九宫是也。今观信本千文。真有完字具于胸中。若搆凌云台。一一皆衡剂而成者。米南宫评其真书到内史信矣。此本为扬补之家藏。勒其全文。欲学书者先定间架。然后纵横跌宕。唯变所适也。其昌。 虞永兴当序登善前。以汝南公主志。不得先文皇哀册耳。帖中唯此本为予手摹。出师颂是文寿承摹也。 古人摹书用硬黄。自运用绡素。此卷首有宋徽宗金书缥字。与内景经同一黄素。知为怀仁一笔自书无疑。书苑所云杂取碑字。右军剧迹。咸萃其中非也。黄长睿书家董狐。亦以书苑为据。恨其不见真迹。辄随人言下转耳。董其昌。 此书视陕本特为姿媚。唐时称为小王书。若非怀仁自运。即不当命之小王也。吾家有宋舍利塔碑云。习王右军书。集之为习正合。馀因此自信有会。其昌又题。 褚遂良右军书目。永和九年二十八行。诗二十二行。共五十行。世所传者序耳。陆与褚同时。此诗必临王书也。长史郎官壁记。世无别本。惟王奉常敬美有之。陈仲醇摹以寄馀。知学草必自真入也。 项玄度出示谢客真迹。馀乍展卷。即命为张旭。卷末有丰考功跋。持谢书甚坚。馀谓玄度曰。四声定于沈约。狂草始于伯高。谢客时都无是也。且东明二诗。乃庾开府步虚词。谢安得预书之乎。玄度曰。此陶宏景所谓元常老骨。更蒙荣造者矣。遂为改跋。文繁不具载。其昌。 此诗载东坡集。然宣和谱有怀素醉僧图诗。或东坡曾书此诗。遂为人误入集中耳。其昌。 米元章云。祝融高坐两行素书入神。其前尚有四行未见。此帖共六行。然亦未全也。其昌。 黄长睿评张从申书出于北海。赵子固又以北海学子敬。病在欹侧。若张从申即无此矣。然从申书实似北海之法华寺碑。而北海出奇不穷。故当胜云。馀尝谓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世必有肯予言者。董其昌题。 争坐帖有陕刻。字形已漫。馀家有宋搨精好。因摹入石。此颜书烜赫者。右白麻纸书。在予馆师韩宗伯家。其昌。颜鲁公送刘太冲叙。郁屈瑰奇。于二王法外。别有异趣。米元章谓如龙蛇生动。见者目惊。不虚也。宋四家书派。皆出鲁公。亦只争坐帖一种耳。未有学此叙者。岂当时不甚流传耶。真迹在长安赵中舍士桢家。以馀借摹。遂为好事者购去。馀凡一再见。不复见矣。淳熙祕阁续帖亦有刻。其昌。鹿脯帖真蹟。与宋搨本。不唯字形大小不伦。乃其文亦小异。宋搨政自不足据也。十七帖清晏岁丰。又所使有丰一乡故自名处。予极不解丰一乡作何语。及得高丽刻本。乃云所出有异产。读之豁然。因知王着但凭倣书入石耳。其昌。末有洒尽满衿泪。短歌聊一书。字漫不可摹。樊川此书。深得六朝人风韵。馀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牧之亦名家也。其昌。右录东坡评语。孙过庭云。旣得平正。须追险绝。书家以险绝为功。惟颜行与景度草得之。景度好题寺璧。不甚书谦素。即宣和所收。亦复寥寥。苏米皆学其书。故推重若此。其昌。东坡先生居黄。自谓多难畏事。时犹禁其诗耳。后复幷其书禁之。故宣和进御书画。凡有苏黄题跋者。皆割去。靖康之变。御府所藏。尽为金人辇之而北。而先生墨蹟流落人间者。居然独完。嗟乎。推谓善类竟可磨灭耶。陈仲醇旣摹子瞻南华妙高二帖。他日复得煎茶听琴诗各一篇。馀亦得三马图赞。皆奇绝。会勒石已竣。藏之箧中。仲醇曰。君岂书家抵鹊村耶。其昌。澄清堂。宋人以为贺鑑手摹。南唐李氏所刻。馀见五卷皆大王书。出淳化帖之上。亦如贺八清真。下视王着。此间可容数等。真法帖之祖也。馀采其尤异者为一卷。以殿戏鸿堂之末。亦欲使宋元以后。右军再出耳。其昌。 待访录有智永不全本千文一。馀昔于宋光禄见永师千文。后有永师押字。薛绍彭收藏印。及是摹绍彭书。乃赵令穰欲以王维雪山易智永千文语也。今见第三卷。其昌。崇祯庚辰(西元一六四0年)春暮。获观戏鸿堂法帖题跋墨迹。乃董思翁中年作意笔也。晚年复入馆阁。及辞殿陛归林。年高法到。所书愈老愈熟。渐造平淡。直与唐贤抗行。所谓过唐不及晋。洵非虚语也。清和之暇。适值笔墨精良。对临一过。不敢谓仿其万一。聊摹形似耳。似超宗年兄正字。吴甘来。

印记资料:

作者印记:苇菴
鑑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
鑑藏宝玺:宣统御览之宝

题跋资料: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六册,页2603-2607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三),第一册,页322-325

猜你喜欢

元明书翰第三十六册 册 
元明书翰第三十六册 册 明吴甘来临吴宽书苏轼论画
元明书翰第三十六册 册 明吴甘来临吴宽书苏轼赤壁赋
墨迹五种册
杨维桢行楷书煮字窝铭
陈植行书怀存斋诗帖页
杨载行书静春堂诗序卷
元 鲜于枢 行书诗赞卷
法语
元 杨维祯 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
篆书陋室铭卷纸本
王立中行书兰陵王词帖
元 溥光 草书石头和尚草庵歌卷
行草书奉记帖页
行书发建业帖页
迺贤行楷书南城詠古诗帖
饶介行草书士行帖
顾禄隶书诗帖
0.1489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