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楷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册(蝴蝶装)

创作时间: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紫阳朱文公先生年谱卷之一。文不录。

印记资料:

鑑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
鑑藏宝玺:宣统御览之宝
鑑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
鑑藏宝玺:宝笈三编
鑑藏宝玺:石渠宝笈

题跋资料: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魏了翁;题跋位置:本幅;款识:后学临卭魏了翁序;书体:楷书;全文:(书朱子年谱并序)朱文公先生年谱序。天生斯民必有出乎其类者。为之君师以任先觉之责。然而非一人所能自为也。必并生错出。交修互发。然后道章而化成。是故有尧舜则有禹皋陶。有汤文则有伊尹莱太公望散宜生。各当其世。观其会通。以尽其所当为之分。然后天衷以位。人极以立。万世之标准以定。虽气数诎信之不齐。而天之爱人。阅千古如一日也。自比闾节授之法坏。射歙读法之礼无所行。君师之枋移于孔子。则又有冉闵颜曾群弟子左右羽翼之。微言大义。天开日揭。万物咸覩。自孔子没。则诸子已有不能尽得其传者。于是子思孟子又为之阐幽明微。着嫌辩似。而后孔氏之道。历万世而亡敝。呜呼。是不曰天之所命而谁实为之。秦汉以来。诸儒生于籍去书焚师异指殊之后。不惟孔道晦蚀。孟氏之说。亦鲜知之。千数百年间。何可谓无人。则往往孤立寡俦。倡焉莫之和也。绝焉莫之续也。乃至国朝之盛。南自湖湘。北至河洛。西极关辅。地之相去。何翅千百馀里。而大辈出(王本作大儒辈出)声应气求。若合符节。曰极。曰诚。曰仁。曰道。曰忠。曰恕。曰性命。曰气质。曰天理。曰人欲。曰阴阳鬼神。若此等类。凡皆圣门讲学之枢要。而千数百年习浮踵陋。莫知其说者。至是脱然如沉疴之间。大寐之醒。至于吕谢游杨尹张侯胡诸儒。切磋究之。分别白之。亦几无馀蕴矣。然而绝之久而复之难。传者寡而咻者众也。朱文公先生。始以彊志博见。凌高厉空。自受学延平李子。退然如将弗胜。于是歛华就实。反博归约。迨其蓄久而思浑。资深而行熟。则贯精粗。合外内。群献之精蕴。百家之异指。毫分缕析。如视诸掌。张宣公吕成公。同心协力。以闲先圣之道。而仅及中身。论述靡竟。惟先生巍然独存。中更学禁。自信益笃。盖自易诗中庸大学论语孟子。悉为之推明演绎。以至三礼孝经。下迨屈韩之文。周程邵张之书。司马氏之史。先正之言行。亦各为之论着。然后帝王经世之规。圣贤新民之学。粲然中兴。学者习其读。惟其义。则知三才一本。道器一致。幽探乎无极太极之妙。而实不离乎匹夫匹妇之所知。大至于位天地育万物。而实不外乎暗室屋漏之无愧。盖至近而远。至显而微。非若弃伦绝学者之慕乎高。而譁世取宠者之安于卑也。猗其盛欤。吾友李公晦方子。尝辑先生之言行。今高安洪史君友成为之锓木。以寿其传。高安之弟天成。属予识其卷首。呜呼。帝王不作。而洙泗之教兴。微孟子。吾不知大道之与异端。果孰为胜负也。圣贤既熄。而关洛之学兴。微朱子。亦未知圣传之与俗学。果孰为显晦也。韩子之功不在禹下。予谓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予生也后。虽不及事先生。而与公晦及辅汉卿广。昔者尝共学焉。故不敢以固陋辞。后学临卭魏了翁序。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四册,页1718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17
文章标签: 先生 孟子

猜你喜欢

楷书敬斋箴页纸本
沈度楷书谦益斋铭页
沈度楷书盘谷序轴
沈度楷书四箴页、隶书七律诗页合卷
沈度隶书七律诗页
沈度楷书敬斋箴页
书道德经册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度与镛翁书帖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度四箴帖
兰亭序
李贺诗帖
致若容札(卷)纸本
行书滕王阁序纸本
杜甫谒元皇帝诗
行书七律诗(紫宸朝下)
行草牡丹赋
行书千字字
杂诗草书
0.2894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