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行书,楷书,行楷书,行草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册(折装‧方幅式)

创作时间: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第一则。赵孟吁题)承旨先兄与天目中峯和上手帖。并魏国夫人书计十二纸。其弟子装池袭藏宝护。以传久远。观者无不讚歎。天历三年二月廿四日。赵孟吁题。(行楷书)。(第二则。永宁题)翰林承旨松雪赵公。文章诗法妙天下。然世独称其善书何也。盖书法易入眼。而文与诗匪造于理者不易识。故往往称善其字耳。今观与天目幻住老祖书。计十一纸。并魏国夫人书一纸。共一十二幅。深得王右军之妙。难矣。今世学之者。或肥似而温润不及之。此少陵所谓龙种自与常人殊。真佳言也。甲午秋八月二十二日。松泉比丘幻孙永宁拜题。(行书)。(第三则。祝允明题)右赵承旨手牍十一纸。魏国夫人一纸。皆与天目幻住公者。承旨所云。悉为夫人没后。与住商评。欲脩事荐严。时承旨老矣。音词宛恻。读之可为兴感。不知当时本老答语。何以写其忧也。夫人以书般若得公讚歎。致谢云云。皈依之诚。尤为迫切。本之徒宁。通作一卷。今归黄令公淮东书院藏之。间以相示。馀谓三士咸从菩萨地来。所谓应以比丘宰官信女身而得度者。因缘聚会乃如此。今皆还净土矣。学士夫人。不能释然于现在之时。而馀为勘破于过去之日。相对一咲。摩挲移日。不独以其翰墨之妙而已也。吴门祝允门跋。(行草书)。 (第四则。杨循吉题)赵魏公书散满天下。亦时时获观。惟夫人珍蹟为世罕有。此卷之可贵者。正在是耳。或谓松雪嗜好佛法太过者。彼其时宗社墟矣。黍离之怀。不于空观而焉寄。此则在所当慨。而不当认梦为实也。弘治癸亥十月在锦衣君清淮堂书。前进士吴郡杨循吉。(楷书)。 (第五则。董其昌题)子昂书中龙象。当时与之同世者。皆沾馀润。遂成名家。况画眉闺彦。宁不传受笔诀。与之俱化耶。观魏国夫人尺一题。董其昌。(行草书)。(第六则。董其昌题)文氏停云馆帖。从此卷真迹摹出。乃文敏最得意书。自右军大令后。直接宗派。非唐人所及也。今为惠生鉴藏。墨池中一段奇事。董其昌观因题。庚午夏五望前二日。(行草书)。

印记资料:

作者印记:赵子俊氏
作者印记:吴兴山房
作者印记:松泉隐者
作者印记:幻轩
作者印记:希哲
作者印记:君谦
作者印记:昌
作者印记:玄宰
作者印记:董其昌印
收传印记:退密
收传印记:子孙永保
收传印记:翰墨林

题跋资料: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黄杰先生遗赠文物目录,页172 收藏着录: 林志钧,〈三希堂帖考〉,《帖考》(台北:华正书局,1985年),页397
文章标签: 夫人

猜你喜欢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二) 册 元明人题跋赵氏一门法书册
三希堂法帖(二十二) 册 元明人题跋赵氏一门法书册
元赵孟吁乔木高斋 轴
泰不华篆书陋室铭卷
吴镇草书心经卷
元 揭傒斯 临智永真草千字文卷
陆广楷书诗简帖
郭畀行书青玉荷盘诗卷
迺贤行楷书南城詠古诗帖
段天祐行书安和帖
楷书九歌卷
行草诗文卷
行书普说卷
楷书韩愈平淮西碑卷
沈右楷书中酒杂诗并简帖
邵亨贞行书诗帖
邓文原章草书急就章卷2
龚璛行楷书静春堂诗序卷
0.2700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