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天马纹盖罐,明嘉靖,通高18.0厘米,口径8.5厘米,足径8.7厘米。罐直口,短颈,圆腹,圈足。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釉上五彩装饰。腹部绘4匹天马在云海间跃奔。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缠枝莲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此罐胎坚釉润,构图严谨,突出使用红、绿二彩,并以黄、黑、紫彩作局部的点缀,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明嘉靖五彩器造型既有秀气的盘、碗、杯、瓶等,也有胎厚体大的罐,还有新创的器形方斗杯、方盖罐等。通常画面多用红、绿二彩,黄彩、黑彩等有时仅作为一种点缀,遂使红艳绿翠的装饰色彩热烈生动。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罐上加盖,俗称盖罐。瓷质盖罐始见于东汉,历代都有烧造,造型丰富。

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文章标签: 青花 装饰 中国 瓷器 图案 纹饰 莲花 嘉靖

猜你喜欢

甜白釉僧帽壶
宜兴窑“时大彬”款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
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
仿定窑白釉“云麓”款铺首耳瓶
青花玉壶春瓶
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青花缠枝花纹背壶
德化窑白釉象耳弦纹尊
宜兴窑塑贴莲花纹梅瓶
青花压手杯(花心)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德化窑白釉瓷箫
德化窑白釉鹤鹿仙人雕像
青花鸣凤在竹仕女游园图碗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1
钧窑玫瑰紫釉仰钟式花盆
仿官釉笔山
0.1298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