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窑塑贴莲花纹梅瓶,明,高28.1厘米,口径4.9厘米,底径14.2厘米。瓶小盘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收敛,近足处外撇,平底内凹。通体施月白色釉,釉质细腻而光润,釉面开细碎片纹。腹部凸起莲花纹。无款识。宜兴(1747—1809年),字桂圃,镶红旗人,清宗室爱新觉罗氏,恒新之子,永字辈。十一岁时授七品笔帖式,曾授太仆寺少卿、内府学士、镶黄旗蒙古副都统、经筵讲官、盛京礼部侍郎、盛京户部侍郎、盛京刑部侍郎、盛京仓场侍郎、山东巡抚、江苏巡抚、领队大臣、科布多参赞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步军统领、翻译会试考官等职,著有《清文补汇》、《庸言知旨》等要籍。明清时期的陶窑,位于江苏省宜兴鼎蜀镇,以生产紫砂陶而闻名。主要产品是茶具和花盆,其中茶壶的制作最为突出,涌现出时大彬、陈仲美等制壶名家。宜兴窑还烧制仿宋钧的带釉陶器,名宜钧,又名欧窑(明万历时期欧子明所创制)。清时,宜兴窑产品博得皇宫的喜爱,雍正、乾隆皇帝多次传旨对其作品的造型和装饰给予具体指示。亦称“堆塑”、“堆贴”。印出或塑出立体状的纹饰贴于器物坯体上的一种装饰技法。

瓶式之一种,因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若而得名。瓶体修长,小口,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有的附盖。梅瓶为盛酒用具。自宋代开始流行。元代梅瓶除圆形外,尚有八方形。明清时梅瓶器型从瘦长秀丽演变为肥矮丰硕,并由日用瓷渐变为陈设瓷。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佳。

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文章标签: 宜兴 时期

猜你喜欢

宜兴窑仿钧天蓝釉方渣斗
宜兴窑仿钧天蓝釉莲花式洗
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
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青花花卉锦纹双耳扁瓶
德化窑白釉瓷箫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
青花锦地花卉壮罐
仿定窑白釉花觚
彭城窑白地黑花开光山水花卉纹瓶
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1
影青暗花缠枝莲纹碗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青花海水纹香炉
青花缠枝莲双环耳宝月瓶
0.1854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