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明永乐,通高35.5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14厘米。瓶小口卷唇,短颈,丰肩,敛腹。瓶盖上有宝珠钮。通体青花纹饰,肩饰仰覆如意云头纹,如意头内饰折枝花纹,腹饰折枝果纹,近足处饰变形上仰莲瓣纹和忍冬纹。盖面饰下垂蕉叶纹,盖壁饰花叶纹。在中国梅瓶从宋代直到18世纪都很流行。梅瓶短颈小口,形体修长,颇似栏杆。梅瓶用来插花,但许多较早时期的梅瓶都带有一个截头圆锥体形状的盖,这说明梅瓶原是装盛液体的容器,而后来其主要用途则是作为装饰品和陈设用器,它的实用功能反而退居其次了。此器纹饰精细,布局疏朗,体现出永乐瓷器隽永的风格。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瓶式之一种,因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若而得名。瓶体修长,小口,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有的附盖。梅瓶为盛酒用具。自宋代开始流行。元代梅瓶除圆形外,尚有八方形。明清时梅瓶器型从瘦长秀丽演变为肥矮丰硕,并由日用瓷渐变为陈设瓷。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佳。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陶瓷器装饰纹饰之一,为最早出现的缠枝纹,枝叶蔓卷,相缠成带状。始见于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器上,隋、唐两代盛行。一般与莲瓣纹组合,成为佛教艺术装饰题材之一。后人将忍冬纹归于卷草纹范畴。

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文章标签: 青花 瓷器 纹饰 折枝 梅瓶 时期 小口 忍冬纹 景德镇 永乐 装饰

猜你喜欢

石湾窑仿钧釉三足炉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
青花云龙纹盘1
青花缠枝花纹背壶
石湾窑仿钧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五彩山石花卉罐
哥釉葫芦瓶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仿官釉笔山
宜兴窑塑贴莲花纹梅瓶
仿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碗
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
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
仿定窑白釉花觚
青花竹石纹碗
德化窑双耳三足炉
翠青釉三系盖罐
宜兴窑“时大彬”款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
0.1217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