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天蓝釉鼓钉三足花盆托,元—明初,高11.5厘米,口径25.2厘米,足距16.5厘米。器口内敛,浅腹,坦底,以三云头形足相承。近口沿处凸起一周弦纹,外口下及近底处各有鼓钉纹一周,上为23枚,下为19枚。外底有一周支钉痕,其内有“一”字标记及清代造办处玉作匠人所刻“养心殿”、“长春书屋用”款识。通体施天蓝色釉。钧窑之所以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并成为北宋宫廷用瓷,一方面是因为钧瓷独特的釉色,另一方面是因为它那典雅端庄的造型。此件天蓝釉鼓钉三足花盆托在造型、釉色上堪称宋钧瓷中的上乘。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属于高温颜色釉,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创烧于清康熙年间,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故称“天蓝釉”。天蓝釉含钴量在1%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对呈色均有影响。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但传世品不多。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瓷器器型之一,通常与花盆配套使用。宋代钧窑多有烧制,形状以菱花式居多,器底往往有支烧痕迹,并刻有汉字号码以区分大小。清雍正年间多有仿烧。

栽种花草的盆具。宋代最名贵的瓷花盆品种是钧窑专为宫廷烧制的玫瑰紫釉器,通常与花盆托一起使用。明、清两代花盆造型亦很丰富,有葵花式、海棠式、折沿式、长方、正方、六方、八方、椭圆等式,大小不等,以适应不同用途。装饰上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等品种。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烧窑用的支具之一。有些瓷器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在器底以三或五枚细小尖锐的支钉等距支住器物,入窑焙烧。烧成后器底留有细小的露胎支钉痕。“长春书屋”是乾隆皇帝的私人书房。乾隆皇帝弘历为皇子时,雍正帝曾在圆明园九洲清宴别室召开法会,赐号弘历“长春居士”,故以后乾隆皇帝的御用书屋,多以“长春”命名。据《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元年(1736年),登基不久的弘历下旨改造即将入住的养心殿,将勤政亲贤殿后的仙楼改造为书房,并御题“长春书屋”匾。此外,以“长春书屋”命名的御用书房在重华宫翠云馆、清漪园、圆明园九洲清宴、西苑绮思楼、避暑山庄都有,是乾隆皇帝重要的文事活动场所。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为弘历归政而修建的养性殿,也完全按照养心殿长春书屋建了养性殿长春书屋。

文章标签: 花盆 长春 器物 书屋 弘历

猜你喜欢

青花竹石纹碗
青白釉笔山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
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
仿官釉笔山
翠青釉三系盖罐
青花菊瓣纹碗
仿定窑白釉花觚
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1
青花云龙纹盘2
彭城窑仿定窑白釉孩儿枕
青花压手杯(花心)
釉里红缠枝莲纹玉壶春瓶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龙泉窑青釉凸花缠枝莲纹尊
德化窑白釉瓷箫
青花花卉纹执壶1
0.1462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