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窑塑贴螭虎纹方瓶,明,高14.6厘米,口径6.8厘米×6.7厘米,足径5.1厘米×5.0厘米。瓶呈四方体形,唇口,直颈,腹部略鼓,腹下渐收,方圈足。通体施釉,釉色光润而细腻,釉面有细碎开片纹,足露黑胎。瓶身两侧各饰一凸螭虎纹,显得颇有气势。无款识。广窑遗址因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故亦称“石湾窑”。盛烧于明、清两代。其产品胎体厚重,胎骨灰暗,釉厚而光润,釉色有钧红、月白、翠毛、云霞等。因善于仿宋钧窑釉,故亦称“广钧”。又因其胎以陶土制成,故又称“泥钧”。石湾窑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制作陶瓷,其窑变机理虽与宋代钧釉相同,但产品的外观效果与宋代钧窑瓷器相去甚远,颇具浓郁的地方特色。石湾窑陶瓷上的釉以蓝色为基调,而宋代钧窑瓷器之窑变釉则以紫红色为基调。从传世品看,石湾窑仿钧釉多为蓝色釉中夹杂白、红、紫等色,绚丽多彩,斑驳陆离,独树一帜。广窑有三种含义,一是泛指广东地区的瓷窑,二是以广彩讹为广窑,三是指石湾窑。石湾窑有三个,一是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山石湾窑,二是宋代阳江的石湾窑,三是明代博罗的石湾窑。其中佛山石湾窑最为著名,明清两代盛极一时,其产品善于仿钧窑釉色,世称“广钧”,亦称“泥钧”。其釉色富于变化,在蓝釉中流淌雨点及丝纹状的葱白斑点,气象万千,耐人寻味。其品种主要有盘、碟、罐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器皿及笔洗、花盆、仿古花瓶类的陈设品以及瓦脊等建筑用材和以“渔樵耕读”为主题的陶塑。其陶塑作品形神兼备,为石湾窑的现代陶塑开创了先河。亦称“堆塑”、“堆贴”。印出或塑出立体状的纹饰贴于器物坯体上的一种装饰技法。

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原因有二:一是器物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后来人们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开片即被利用作为一种釉面装饰。隋代白瓷上的开片尚属自然开裂,还未形成人为性的装饰。

亦称“广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石湾镇。考古发掘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表明,石湾的陶瓷生产至迟可上溯至唐宋时期,明清时趋于鼎盛。有民谚曰:“石湾瓦,甲天下。”明清时石湾窑善仿宋代河南禹县钧窑的窑变花釉,世称“广钧”。有人因其为陶胎而称之为“泥钧”;亦有人因其胎土多带沙性而称之为“沙钧”。约成书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曰:“明有宁青窑仿钧一种,颜色薄暗,五色杂沓。广窑亦有一种青白相间麻点纹者,皆瓶、钵之类……。”这里所说的“广窑”即石湾窑。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清代仿宋钧窑而制作的色釉品种。清雍正时景德镇窑的仿钧窑瓷器不仅按宋代器型制作,而且还仿其釉色。所施铜红斑或与蓝釉相混和,或单独浮于蓝釉之上,或被用作器物不同部位之间隔标志。有的仿钧釉烧成后釉面为火红色基调,杂以放射状的青蓝和金黄色,俗称火焰红。

文章标签: 石湾窑 釉色 器物 釉面 广窑 瓷器

猜你喜欢

翠青釉三系盖罐
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
青花花卉纹执壶1
翠青釉罐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1
青花压手杯(花心)
仿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碗
青花锦纹绶带耳蒜头口扁壶
石湾窑仿钧釉三足炉
德化窑白釉瓷箫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青花菊瓣纹碗
德化窑白釉象耳弦纹尊
青花云龙纹盘1
青花缠枝花纹罐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1
珐花人物纹罐
青花松竹梅纹香炉
0.1373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