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明万历,高1.9厘米,口径10.6厘米,足径6.6厘米。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五彩装饰。内底绘张天师斩五毒图,张天师持剑立于树下坡地上,周围描绘蟾蜍、蝎、蛇等。内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共八组。外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间绘以蛇、蝎、蟾蜍、蜈蚣、壁虎等。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款。

从此盘上的装饰题材看,这应是一件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宫廷烧造的供端午节使用的应景物品,图案寓“袪毒辟邪”之意。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名“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五月天气渐热,细菌容易繁殖,蛇、蝎、蟾蜍、蜈蚣、壁虎(俗称五毒)等毒虫纷纷出动,疠疫常常发生,致使五月又有“恶月”之称,五月五日又有“恶日”之称。因此,人们想方设法在此时辟瘟祛邪,以求安康。民间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于门上悬挂艾草、菖蒲或石榴、蒜头等,都是有此用意。因为菖蒲的叶子像剑,被称作“蒲剑”、“水剑”,因此,人们认为将其插在门上可以斩千邪。艾草有异味,是可以用来治病的药草,人们认为将其悬于户上,可禳毒气。花红似火的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可以避祸。大蒜头像锤子,气味辛烈,具有祛病消炎的功用。

张天师名陵,又名道陵,是东汉五斗米道的创立者,教人信奉道教,并用符水咒法给人治病,后世道徒尊其为天师。传说中的张天师神通广大,有龙虎护法,能除五毒并,辟瘟消灾,因此,民间习俗常在端午节悬挂张天师画像,以祛邪除祟、镇宅佑安。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其实壁虎无毒,但却被认为是剧毒物。五种毒虫,即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旧时风俗常于端午日用织物做成五毒纹,结在儿童身上或挂在墙壁上,可以避邪驱毒。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为农历五月初五日,又称端阳节、天中节、艾节、浴兰节、解粽节、菖蒲节、端五、重午、重五。名称虽异,但各地过节的习惯是基本一致的。每届斯日,家家户户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种种习俗不一而足。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战国时代大文学家、爱国诗人屈原。据梁代吴均所著《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指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揖拯救,端阳兢渡,乃遗俗也。”由是观之,时人因不舍忠臣屈原死去,于是争先恐后地划船追赶挽救,此即中国龙舟竞渡之起源。以后,每年此日百姓都通过划龙舟的形式纪念先贤,采取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驱散江中之鱼,从而避免河鱼侵扰屈原之身。此外,荆楚之人最初还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借以祭祀屈原。为防止游鱼吃掉,便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竞渡之习、食粽子的风俗绵延及今,其影响力之巨大可见一斑。挂艾叶和菖蒲同样是端午节时的民间活动,人们将艾叶悬于堂中,用菖蒲作剑插于门外,希望起到避邪驱瘟、驱魔镇鬼之功效。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有角,有翼,能除邪恶。《急就篇》有“辟邪除辟凶”之句。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文章标签: 青花 张天师 景德镇 屈原 中国 蟾蜍 瓷器 农历 花卉 艾草

猜你喜欢

釉里红缠枝莲纹玉壶春瓶
青花加金彩缠枝苜蓿花纹碗
青花压手杯(狮球心)
宜兴窑桃式水注
彭城窑仿定窑白釉孩儿枕
宜兴窑仿钧天蓝釉方渣斗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青花压手杯(花心)
石湾窑仿钧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鲜红釉盘2
青花园景花卉纹盘
青花园景花卉纹盘1
青花玉壶春瓶
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石榴尊
青花缠枝莲纹花浇
仿钧玫瑰紫釉盘1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青花花卉纹执壶
0.2906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