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出戟花觚,高31.8厘米,口径10.3厘米,足径10.2厘米。觚四方形,撇口,长颈,腹部四方呈弧形微鼓,四棱饰凸起的4条花边戟,高足外撇。颈四面绘洞石花卉,一面口沿下方栏内有“天启年米石隐制”七字横款。腹部四面分别绘折枝花,各托轮、螺、伞、盖4件宝器。腹部之下四面绘折枝葡萄,颈下近腹部及足边各绘火焰纹一周。花觚整体造型修长秀美,其纹饰采用勾边填色,技法精湛,色泽淡雅,在天启青花瓷器中尚属少见。另外,在传世的天启瓷器中,带有年款者不多,此件花觚有明确的天启年款,实为珍贵。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器身凸起扉棱谓之出戟。原为商周时期流行的酒器。宋代各窑按其形进行烧制,仍保留着早期的特点。元、明、清各时期尽管也有烧制,但结合瓷器的特点有所变化。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明天启时期的青花瓷器有两种:一种以山水为题材,多绘远景,构图一般简练疏旷,青花色泽较为淡雅;另一种则多以人物或花卉纹为题材,绘画技法高超,为后来崇祯青花所继承,青花呈色浓艳。唐人对黑色釉地上饰以天蓝或月白等色花斑的瓷器的称谓。唐代工匠为了改变黑釉瓷器的单调色彩,创造性地在黑色的铁质底釉上施加以铜、锰、钛、磷酸钙等为原料的釉料,经高温烧制,釉料相互融合、浸润,变化出黑蓝、天蓝、褐色、月白等彩色斑纹,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产地主要有河南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产品以腰鼓最为著名。

20世纪60年代,以陈万里、冯先铭为代表的古陶瓷研究者,先后在河南省的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发现唐代烧制花瓷的窑址。其制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黑色或黑褐色釉饰以月白或灰白彩斑,多产于河南鲁山段店及禹县下白峪和山西交城;一类为黑色、褐色或钧蓝釉色饰以天蓝色彩斑,出产于河南郏县黄道窑和内乡二处。这些窑址出土的标本为我们廓清了唐代花瓷的生产状况。

文章标签: 瓷器 青花 腹部 花卉 黑色

猜你喜欢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1
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
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石榴尊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石湾窑仿钧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青花花卉纹八方烛台
青花竹石灵芝纹盘
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
影青暗花缠枝莲纹碗
青花花卉纹执壶1
仿钧玫瑰紫釉盘1
翠青釉三系盖罐
德化窑双耳三足炉
青花压手杯(狮球心)
德化窑白釉弦纹双耳三足炉
龙泉窑青釉凸花缠枝莲纹尊
青花缠枝花纹背壶
0.1497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