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僧帽壶,清康熙,高16.8厘米,足径6.6厘米。壶缺柄,直腹,圈足。通体五彩纹饰,口下饰花叶纹,腹饰双龙纹,近足处绘花卉卷叶纹,足内白釉,无款识。僧帽壶因其顶部略似僧帽,故名。该造型源于西藏酒壶,流行于明代,以永乐、宣德红釉及甜白釉品种为贵。康熙时期景德镇大量仿制僧帽壶,我院仅此1件五彩僧帽壶。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僧帽壶是景德镇于元代时创烧的瓷器新造型,因口、颈形似藏传佛教中僧侣的帽子而得名,明永乐、宣德时期十分流行,有红釉、青釉等品种。清康熙、雍正时期官窑都生产仿明永乐僧帽壶。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颜色釉品种之一。其以铜为呈色剂,经还原焰高温一次烧成。红釉于北宋初年已出现,但呈色不太稳定。真正纯正、釉色稳定的红釉是景德镇窑在明初创烧的鲜红釉。嘉靖年间又创烧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釉。

铜红釉为高温釉,铁红釉为低温釉。高温红釉种类很多,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如按其发展状况,则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嘉靖矾红、康熙的郎窑红和豇豆红较为著名。

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一个白釉品种,其特点是白如凝脂,素若积雪。之所以称“甜”,是因其洁白的釉色给人一种甜美之感。又有人称其为“填白”,是指在此白瓷上可填彩绘画。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文章标签: 景德镇 品种 时期 宣德

猜你喜欢

宜兴窑紫砂金漆云蝠砚
五彩祝寿图插屏
青花五彩雉鸡牡丹纹尊
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
德化窑白釉达摩立像
紫砂小圆壶
紫砂僧帽壶
五彩人物挂屏
蓝地墨彩花鸟纹方胜式花盆
黄地粉彩五福捧寿纹奓斗
紫砂方斗式壶
白地墨彩花蝶纹圆盆、奁
黄地红蝠金团寿字纹盖碗
青花洞石楸叶诗句盘
宜兴窑项圣思款紫砂梅花诗句杯
绿地红彩云龙纹盘
青花云龙纹炉
五彩牡丹玉兰纹花觚
0.1788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