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窑牛式花插,清,长19.5厘米,高11厘米。此花插作牛式造型,胎体厚重,造型新颖。花口内饰黄釉,其余处满施深蓝釉,釉层凝厚,深蓝色釉中渗化出葱白色雨点状花斑,牛首及腿又呈现出窑变的效果。其窑变以蓝色为基调,虽仿钧窑,却又大不相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石湾窑产品因仿均窑釉色,世称“广均”。其釉色富于变化,在蓝釉中流淌雨点及丝纹状的葱白斑点,气象万千,耐人寻味。亦称“广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石湾镇。考古发掘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表明,石湾的陶瓷生产至迟可上溯至唐宋时期,明清时趋于鼎盛。有民谚曰:“石湾瓦,甲天下。”明清时石湾窑善仿宋代河南禹县钧窑的窑变花釉,世称“广钧”。有人因其为陶胎而称之为“泥钧”;亦有人因其胎土多带沙性而称之为“沙钧”。约成书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曰:“明有宁青窑仿钧一种,颜色薄暗,五色杂沓。广窑亦有一种青白相间麻点纹者,皆瓶、钵之类……。”这里所说的“广窑”即石湾窑。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以“黄”与“皇”谐音,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施黄釉,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其釉面光洁,釉色浅淡娇嫩。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其呈色几无差异,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但传世品不多。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文章标签: 瓷器 石湾窑

猜你喜欢

黄地描金红蝠纹盅
德化窑白釉兽耳瓶
五彩麒麟送子图长方瓷板
五彩攻城图长方瓷板
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
紫砂绶馥款龙首三足壶
粉彩壁瓶
青花松竹梅纹诗句观音尊
德化窑白釉葫芦式壶
紫砂僧帽壶
藕荷地粉彩花卉纹捧盒
唐英仿官水丞
青花兔纹浅碗
绿地红彩云龙纹盘
文竹釉开光双耳壁瓶
黄地粉彩菊花纹圆花盆
宜兴窑项圣思款紫砂梅花诗句杯
宜兴窑紫砂双螭福寿水丞
0.0985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