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黑鲨鱼皮嵌钟表葫芦式壁瓶,清乾隆,高23厘米,口径7×3.5厘米,足径7.4×3.6厘米。壁瓶是用来挂在墙上装饰用的瓷瓶,所以一面有装饰,另一面做成平面。这件葫芦式壁瓶,上部开钱形洞孔,用于悬挂。上腹部与瓶颈间对称置如意耳,圆形开光内绘鱼藻图;下腹部两侧置夔龙形耳,中间镶嵌钟表。通体以黑色珍珠地装饰,饰金彩缠枝牡丹纹。瓶内壁及背面施松石绿釉。足底前壁自右向左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款,内镶嵌四铜制螺丝。这种黑色珍珠地系模仿鲨鱼皮效果,在陶瓷器中极为罕见。其造型古朴,形制端庄,既美观又实用。为笔头形状之一种。笔头尖部细长、腰部粗壮、状似葫芦的毛笔通常称为葫芦式。

瓷器耳的一种式样,因器耳为弯曲的如意形而得名。主要流行于明清两代景德镇窑的瓷器上。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古陶瓷纹饰之一,又称珍珠地划花。河南密县西关窑于唐代首创,系仿唐代金银器錾花工艺之纹饰制作而成,宋代此种纹饰较为流行。河北、河南、山西都发现有烧制珍珠地划花器物的瓷窑。如河北磁州窑,河南密县窑、登封窑、鲁山窑、宝丰窑、修武窑、新安窑,山西介休窑、交城窑等,珍珠地是我国北方瓷窑普遍使用的装饰方法之一。

珍珠地纹饰的呈色、珍珠的大小排列方法,各窑稍有区别。其制作工艺过程大体为:首先在器物胚体上施白色化妆土,再于其上划出主题纹饰,在纹饰以外的空间(或在纹饰内)用小圆孔工具戳印出如珍珠状细小的圆圈,最后在器物上施透明釉入窑烧成。各窑烧制的珍珠地划花颜色各不相同,有桔黄色、土黄色、黑色等,以桔黄色为最美。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松石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因发色与绿松石相似而得名。此种釉在清朝雍正时创烧成功,乾隆时期流行。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文章标签: 装饰 器物 纹饰 瓷器 青花 葫芦 黑色 工艺 珍珠 我国

猜你喜欢

青花转心瓶
宜兴窑项圣思款紫砂梅花诗句杯
黄地红蝠金团寿字纹盖碗
宜兴窑紫砂树根式梅花花盆
宜兴窑紫砂双螭福寿水丞
绿地红彩云龙纹盘
黄地粉彩菊花纹圆花盆
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
五彩锦鸡插屏
宜兴窑紫砂茶壶
广窑荷叶式洗
宜兴窑“邵邦祐”款紫砂珐琅彩壶
紫砂僧帽壶
黄地粉彩梅鹊纹圆瓷片桌心
仿定窑白釉三牺尊
五彩人物长方瓷板
蓝地墨彩花鸟纹方胜式花盆
宜兴窑紫砂花口花盆
0.4978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