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册由手卷改装而成,有游相收藏兰亭之特征:保留原淡蓝色隔水装;钤有“珍秘”、“翰墨清赏”、“晋府书画之印”、“敬德堂图书印”、“子子孙孙永宝用”、“晋府图书”、“赵氏孟林”等印。
该帖应为定武系列,有界格,“亭、列、幽、盛、遊、古、不、群、殊”九字已损,“带”等字已损。八行“气清”二字有划痕。九行“类之盛”三字有划痕。墨纸后有游似题跋“右庆元间临江王沇过果山,爱镌工得用笔意,以其所藏善本刻之,载石而归,分遗先忠公此本”。翁方纲题跋“游景仁藏临江王沇兰亭定武本,据景仁手跋,是当日王沇于南充新镌之初拓也,……”。还有叶志诜、孔广陶、宋葆淳、王树常、半痴等题跋十二段。钤“少唐墨缘”、“梦邨”、“吴伯荣氏秘笈之印”、“荷屋所得古刻善本”、“吴氏筠清馆所藏书画”、“高氏世宝”、“少唐心赏”、“堂溪眼福”、“至圣七十世孙广陶印”、“崇本审定”、“棠谿眼福”、“怀民珍秘”、“吴伯荣氏秘笈之印”等印多方。“兰亭渊鑑轩主”、“韫岑父”、“东卿”、“岳雪楼鉴藏金石书画图籍之章”等印。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使鼠须笔,凡28行324字,书法藻丽多姿,精美绝伦,历代为楷模。
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博学,富藏书,工诗文,长于考证金石。书法初学颜真卿,继学欧阳询,旁涉汉隶,自成一格,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家”。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等。浓墨拓,墨的颜色深浓,通常用扑拓手法完成。扑拓是用棉花包成的扑包,沾墨后打在拓纸上,接触纸面时,不滑动。棰拓多遍后,拓片可呈现出浓重的墨色,色泽均匀。中国传统绘画装裱形式之一种,自右向左横向展示,便于案头观赏。
或称“隔界”,是为了使“天头”、“引首”与“画心”不致紧接在一起而相隔的镶条,亦增加了美观之效果。
唐太宗得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后,有欧阳询摹本拓刻于学士院,五代梁时移置汴都。辽耶律德光破后晋携此石刻北去,中途病故,石被弃。宋庆历年间发现,置于定州州治,大观年间置于宣和殿。金兵灭北宋入汴京,石散失不传。定州宋时属定武军,故此石刻拓本称为“定武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