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称《凉州刺史魏元丕碑》,东汉光和四年(181年)刻。原石早佚,拓本极希。碑石漫漶甚重,篆额“漢故涼州刺史魏君之碑”尚明晰。据宋洪适《隶续·碑式》云,其碑文“十六行,石已断剥,所存者行三十一字,题名四行,行四人”。今人袁维春《秦汉碑述》则言,行28字,题名4列,列4行。后有清翁方纲题跋:“是碑樸質蒼勁,微似《張遷碑》,而加之流逸,又間出以參差錯落之致,漢隸能品也。”该碑题名在碑阳,为其特点之一。是本原石宋拓,世称孤本。剪条裱,共18页,每页4行,行8字。每页尺寸纵33.3厘米,横18厘米。旧为泰安赵氏藏,后归黄易,系黄氏所藏汉碑五种之一。有翁方纲、毕沅、郑际唐、黄易等人跋11段及阮元、孙星衍、杨守敬等观款,钤“黄小松收藏印”、“錢泳曾觀”、“翁方綱”等印54方。有摹刻本行世,字划臃肿,无斑剥痕迹,易辨识。宋洪适《隶释》,袁维春《秦汉碑述》、杨震方《碑帖叙录》、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书著录。指碑上文字遭受风吹雨淋或人为破坏之后变得模糊,不可辨识。
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博学,富藏书,工诗文,长于考证金石。书法初学颜真卿,继学欧阳询,旁涉汉隶,自成一格,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家”。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等。黄易(1744—1802年),书画家、篆刻家,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主,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监生,官山东兖州府、济宁运河同知。他的绘画笔墨流畅,潇洒隽永,以山水和花卉为题材的作品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书法则以隶书擅长。作为著名篆刻家丁敬的学生,他经过努力学习与刻苦钻研,并广泛借鉴书法、碑刻中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工稳生动的篆刻风格,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美誉。黄易一生致力于金石碑版的研究,曾经四处寻访存世的残碣断碑,并加以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与著录,对我国传统金石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众不同的是,他亲自用画笔将每次寻访古碑的过程都完整的记录下来,绘制成许多作品,当时的艺术家们广为称颂。终年59岁。著有《丁黄印谱》、《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毕沅(1730—1797年),字秋帆,江苏人。清乾隆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治学范围较广,由经史旁及小学、金石、地理,也能诗文。有《灵岩山人文集》、《灵岩山人诗集》。其它撰述收入《经训堂丛书》中。阮元(1764—1849年),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善书,精研金石,参与修《石渠宝笈·二编》、《钦定全唐文》等书,有《研经宝集》、《积古斋钟鼎款识》、《浙江金石志》等著述。嘉庆十六年(1813年)阮元编撰《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考》四卷。
孙星衍(1753—1818年),字伯渊,一字季逑,号渊如,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榜眼,嘉庆十年(1805年)授山东登青莱道。最精诗文,名著海外,与洪亮吉齐名,并称孙洪。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精研金石碑版,工篆、隶、刻印。校刻古书最精。有《平津馆读碑记》、《寰宇访碑录》、《续古文苑》等著作。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初习商,后潜心于历史、地理的研究。精金石之学,善书法,其书初学欧阳询,后致力于颜真卿、苏轼书风的研习,乃自成一家。曾以使馆随员身份赴日本,携古碑帖达万余种,与日本书法家交流研习,因而对日本书坛产生很大影响。归国后,任两湖书院地理教习及勤政学堂总教长。著有《日本访书志》、《书学迩言》、《晦明轩稿》等书多种,尤以历史地理和版本目录学成就为著。即朱缨,字清甫,号小松,江苏嘉定人。明代竹刻名家,为竹刻家朱鹤之子。约活跃于明万历、天启年间。工小篆、行草,亦擅绘画。刻竹继承其父章法,而有出蓝之誉。好刻神仙佛像、山水人物等。

文章标签: 金石

猜你喜欢

宋篆书千字文序
宋拓唐道因法师碑
宋钱俶墓志拓片
宋千字文
宋游师雄墓志拓片
宋重修山河堰碑
元祐秘阁续帖二册
宋京兆府学移石经记拓片
宋药继能墓志并盖拓片
宋拓定武兰亭序卷
北宋拓唐集王圣教序
宋拓银锭本淳化阁帖卷第六册
宋拓南宋武陵帖
宋拓三国天发神谶碑
宋苏汉臣监造姜氏铜炉拓片两件
宋新译三藏圣教序
宋拓东汉武梁祠画像石
宋米芾孔圣手植桧赞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