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桂堂帖》,南宋刻,南宋拓,一册,墨纸32开,每半开纵37.1厘米,横16.8厘米。

此帖为北宋书画家米芾的曾孙米巨『0703』以家传法书摹刻上石拓印而成。首页刻篆书“宝晋斋”,行书“海岳”字样。此帖收录了谢安书《八月五日帖》、王羲之书《王略帖》和王献之书《十二月帖》,以及米芾、米友仁、米巨『0703』的题字和题跋。米芾认为,谢安的书法水平在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之上,而他的《八月五日帖》又是其中的精品;而王羲之的草书除《王略帖》外,其它都是伪品;《十二月帖》则是王献之的重要书帖,传世“中秋帖”就是从《十二月帖》失去前六字“十二月割至不”之后,从“中秋”二字开始而得名的。所以,对于东晋谢安和王氏父子的这三帖,米芾珍之若宝,并因此自题斋名“宝晋斋”,意思是“宝有这些晋代的墨迹”。此法帖摹刻精良,为宋刻宋拓法帖精品。

此帖明末为睢阳袁枢藏,钤“明蠡台袁伯应家藏图书”;后曾藏孔继涑玉虹楼,钤“玉虹楼”藏印;光绪初年为翁同龢购得,钤“翁同龢印”;后辗转流至日本。夹板裱宇野雪村题签“宋拓宝晋斋帖”,内附裱清王铎、成亲王永瑆题签。末开有翁同龢题跋两则,叙述了购帖经过并对收藏传递进行了考证。翁氏跋云,米巨『0703』于庐山“筑松桂堂与好事者共之,遂目为松桂堂帖”,故名。

程文荣《南村帖考·松桂堂帖》等书著录。

1995年日本友人宇野雪村将此帖捐赠给故宫博物院。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晚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地方官,宋徽宗时任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精书画,绘画擅长水墨山水,作泼墨云山,自云:“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米芾《画史》)创“米家山”。他善用墨法,董其昌评:“老米画难于浑厚,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尽得之矣。”(《容台别集》)所创“米点山水”意过于形,极富笔墨情趣,使山水之格为之一变。

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变化多端,有“八面出锋”之誉,结体欹侧多姿,具真率自然之趣,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

谢安(320—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聪慧过人,器度不凡,名重于时。早年无意宦游,朝廷屡征,皆以病辞。隐居于会稽之东山,纵情声色,出行必携妓。后出仕,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威仪外著,时人比之王导。太元八年(383年)符坚攻晋,谢安为征讨大都督,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符坚而名垂青史。谢安善行、草书,唐李嗣真《书后品》赞曰:“纵任自在,有螭盘虎踞之势”。卒赠太傅,谥文靖。《晋书》有传。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后来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自出机杼,推陈出新,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属山东省)人,羲之第七子。累迁建威将军、吴兴太守,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书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幼时从父学书,传说他在学书时,羲之暗从背后掣其笔不得,云:“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鸟駮『0149』牛,甚妙。影响很大,宋徽宗御府所藏王献之书有89件,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史称“二王”。《晋书》卷八十八有传。

米友仁(1074—1153年,一作1086—1165年),南宋书画家。一名尹仁,字元晖,晚号嫩拙老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长子,人称“小米”。早年即以擅长书画知名,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官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但其鉴别书画之际“往往有一时附会迎合上意者”。善行书,人谓其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家子弟,自有一种风格。其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略有变化,别具面目。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构成“烟云变灭,林泉幽壑,生意无穷”的画面,强调“借物写心”,崇尚“平淡天真”,运笔草草,自称“墨戏”,对后来“文人画”中的笔墨纵放、脱略形状颇有影响。自题于《潇湘图》长卷中称:“夜雨欲霁,晓烟既泮,则其状类此,余盖戏为潇湘,写千变万化不可名神奇之趣。”
袁枢(生卒年不详),字伯应,又曰赋诚,明末睢阳人(今河南商丘)。孔继涑(1726-1790年),字信夫,号谷园,山东曲阜人。善书,书学苏轼、黄庭坚。性嗜古人墨迹碑版,鉴别精审。曾摹勒《玉虹楼帖》。翁同龢(1830---1904年),字声甫,号叔平,江苏常熟人。咸丰朝状元,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光绪帝师傅。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力主抗战,反对妥协,他是帝党的中坚人物,支持变法,但为慈禧忌恨,《明定国是诏》颁布第四天,就被慈禧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被革职。宣统元年(1909年)追谥文恭,诏复原官。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等。

夹板即定位件,又是钟表机芯的基础构件。它将机内的原动系、传动系、擒纵调速系、走针系及上条拨针系等所有零部件系统地装配在一起,构成一个钟表机芯。夹板的具体作用还有如下两点,一是保证钟表机芯中各系零部件工作时的相对位置,二是保证钟表机芯中各系零部件工作时具有最佳状态的轴向间隙和颈向间隙。钟夹板较简单,一般机芯由二至三块夹板组成,夹板的规格尺寸随机芯的大小而定。表夹板较复杂,尤其是主夹板加工难度大,板上有大量的孔和凹槽,桩和凸坛,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表机中,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和工艺条件,表夹板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嵩樵、烟潭渔叟、痴仙道人等,孟津(今洛阳孟津县)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工诗文,能绘画。书法师钟繇、二王、颜真卿、米芾,尤得力于《淳化阁帖》,既浸淫于古法又有所创新。其书诸体悉备,最擅行、草书,笔法纵逸流畅,风格雄健险峻,是清初书法大家。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清史稿》有传。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永瑆(1752—1823年),字镜泉,号少庵、诒晋斋主人。清乾隆皇帝第十一子,封成亲王。工诗文。书法初师赵孟頫、欧阳询,后涉足前代诸家,深得古人用笔之意。精真、行二体,兼及篆、隶,名重当时,为“乾隆四家”之一。刻有《诒晋斋帖》。庐山,中国著名的旅游名胜区,据传早在远古之时,一位匡姓人入此山中结庐(即草屋),学仙求道,并最终得道升仙,因此后人便以匡庐作为此山之名,简称庐山。庐山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庐山的瀑布更是闻名天下。此图就是以庐山三叠瀑为主景创作的一幅山水画佳构。三叠瀑是由峰上的泉水下泻而成,它位于五老峰下,泉水由峭壁飞泻,落差达155米,由于山形结构的奇异,形成独特的三级飞瀑,极为壮观,是庐山诸多瀑布中最为精彩的景观。

文章标签: 米芾 夹板

猜你喜欢

宋拓唐虞恭公温彦博碑
唐张逸墓志并盖拓片
宋拓定武兰亭序1
宋阎光度墓志
宋汧阳县龙泉山普济禅院碑
宋拓南宋武陵帖
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
宋张显祖墓志
宋「春芬堂」印拓片两件
宋太上老君常清静经
宋祖庙祝文
宋拓唐卫景武公李靖碑
宋拓定武本兰亭
宋竹林观音像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经秦观书真言拓片
宋拓卢陵本兰亭序卷
宋重修淮渎长源公庙记
宋拓开皇本兰亭序卷
白石神君碑
0.1392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