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拓宝鸭斋兰亭之太清楼摹开皇本,挖镶裱蝴蝶装,浓墨拓。墨纸四开,每半开纵23.4厘米,横9.8厘米。开皇本因帖尾镌开皇年号,故名。刻开皇年款的本子有两种:一种尾款刻“开皇十八年三月廿日”,另一种为“开皇十三年十月”,十八年(598年)者较为常见。其实皆为后人以别本摹勒而成,刊刻年号以充早本。是本尾刻“开皇十八年三月廿日”,“大观二年臣京奉召摹勒龛置太清楼西庑。臣京谨记,臣蒙、臣启、臣寿。”所以被称为太清楼摹开皇本兰亭。钤:“容庚之印”、“徐恕”印。后附页有广陵江德量壬子年跋二开。《宝鸭斋兰亭》为清徐树钧辑。树钧(1842—1910年),字叔鸿,著《宝鸭斋集》,因藏王献之《鸭头丸帖》故名。徐树钧旧藏兰亭八十六卷,继归武昌徐恕。民国二十年(1931年),其中四刻(定武五字不损本、定武玉枕本、褚临本、苏氏残石本)归于顺德黄节,八十二刻归于铜山张伯英。在八十二刻中,有两种重复,实则八十种。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九月,张氏以所藏求售,且言“愿得此者,念昔人采集之艰,加以护惜,勿贪拆售之利,而致星散如理宗之百十七卷徒存目录已也”。嗣后,东莞容庚收得。故宫博物院1962年悉数购藏,黄节所藏四本,则无可踪迹。其实这些版本,皆为明、清两代的翻刻,经专家考证,元明间宋濂、马治等跋语为臆造,清人跋则多属真迹。太清楼,北宋宫城中楼名,北宋官刻《大观帖》、《书谱》的帖石都曾置于此处。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将“太清楼摹开皇本”列入“戊集第三本”。简称“蝶装”。图书装帧中册叶制度的早期形式。书叶按照中缝反折,即将有字的纸面相对折起,再将各叶中缝的背口对齐,以浆糊粘连在作为封皮的厚包背纸上,裁齐成册。翻阅时,书叶有如蝴蝶两翼开展。其封皮有软面和硬面两种。浓墨拓,墨的颜色深浓,通常用扑拓手法完成。扑拓是用棉花包成的扑包,沾墨后打在拓纸上,接触纸面时,不滑动。棰拓多遍后,拓片可呈现出浓重的墨色,色泽均匀。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属山东省)人,羲之第七子。累迁建威将军、吴兴太守,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书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幼时从父学书,传说他在学书时,羲之暗从背后掣其笔不得,云:“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鸟駮『0149』牛,甚妙。影响很大,宋徽宗御府所藏王献之书有89件,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史称“二王”。《晋书》卷八十八有传。

此本《隐秀轩集》是崇祯年翻刻本,故称“重校定二刻新版”,它忠实地保存了原刻本的内容。天启二年(1622年)原刻本现存美国国会图书馆。张伯英(1871--1949年),江苏铜城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思科举人。曾于段祺瑞政府任秘书,后执教北平成达中学。书法独树一帜,碑帖尤精评审,亦富收藏。有《阅帖百卷》等。

古建筑术语。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内的空间,其两侧称为次间。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曾受业于元著名学者吴莱、柳贯、黄溍。学识渊博,为文简洁明澈,是明初著名文学家。主修《元史》,深得太祖宠信,洪武九年(1376年)67岁时官拜翰林学士承旨。后因长孙慎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谪茂州,中途死于夔州。生平著述甚富,有《宋学士文集》。陶宗仪(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人,字九成,浙江黄岩人。元末举进士不中。明洪武六年(1373年)守令举人才,又以病免。二十九年(1396年)率诸生赴礼部考试。建文初年尚在。读书务古学,尤刻志字学。

文章标签: 太清楼

猜你喜欢

万年宫碑
清郑成功行书轴
明拓御府薛稷本兰亭序
明拓《星凤楼帖》定武兰亭序
兰亭册(颍上本)
唐王守琦墓志拓片
太清楼帖
明拓唐契苾明碑
明拓墨池堂选帖
郭公庙碑
明拓东阳本定武兰亭序
九成宫醴泉铭
旧拓 明郑成功草书
史晨碑
明拓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
道因法师碑
崖山题字拓本
戏鸿堂法书
0.1454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