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漆描金山水楼阁纹壶,清,雍正,高12.8厘米,腹径7.4厘米,底径3.8厘米。壶直口,矮颈,溜肩,鸭蛋式鼓腹,平底,肩与腹中部有一凤鸟形鋬,与鋬相对的一边设有小流。由凤鸟眼部镂空推测,此壶应有同鋬相连的小盖。通体采用黑漆描金技法绘制花纹,腹部的主体纹饰为山石楼阁,一面的右侧有排成一字的五只鸟跟随左前方的一只在空中自由翱翔,另一面的右侧则填饰两只飞鸟,整副图案似乎在表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妙诗意。其中的山石和楼台系用漆灰堆起后,经雕琢、描金而成,令整体图案具有层次感,《髹饰录》将这种技法称为“隐起描金”。据养心殿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三年怡亲王曾传皇帝谕旨,照洋漆鸭蛋式壶样做珐琅壶一对。于十月二十九日做得铜胎珐琅鸭蛋式壶一对。奉旨:但花纹不好些。雍正朝造办处档案中经常提到洋漆,有的系由日本制作,有的属于清宫仿制。这件执壶的山石表面洒金屑,明显具有日本漆器风格,我们至少可以将其看作受到东洋漆工艺强烈影响的作品。唐宋以来,文学、艺术全部以应用于平民社会的日常人生为主题。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种伦理观念影响下出现的工艺作品包蕴着甚深的诗情画意,甚深的道德教训与文化精神,令观赏者随时有机会亲近自然,随时有山水风云荡涤胸襟。明中叶以降,随着商业繁盛、城市消费发达,人的自然情欲逐渐被承认、肯定和强调。文人士大夫们纷纷主张以个性自我为核心,表现在审美情趣方面,则公开提倡和追求俗、艳、怪、险、巧等风格。这件执壶描绘的杜甫诗意图景能够令雍正皇帝获得精神慰藉,所采用的黑漆描金技法烘托出耀目华贵的视觉效果,与当时的审美特点完全吻合。在黑色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工艺技法。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

亦称“黄莺”、“黄鸟”、“鸧鹒”。鸟纲,黄鹂科。中国常见的为黑枕黄鹂,体长约25cm。雄鸟羽色金黄而有光泽,头部有通过眼周直达枕部的黑纹,翼和尾的中央黑色。雌鸟羽色黄中带绿。幼鸟头部无黑纹,腹部有黑色条纹,直至第三年才逐渐消失。栖树上,营建悬巢于高树枝端。鸣声婉转,常被饲作观赏鸟。主食林中有害昆虫。夏季分布于中国、日本,冬迁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地。

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著,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安徽新安平沙黄成所著。全书分乾、坤两集,共十八章一百八十六条。《乾集》讲制造方法、原料、工具及漆工的禁忌;《坤集》讲漆器分类及各个品种的形态。这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工具书,为古代漆器的定名和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一种酒器。最早为瓷质的,出现于中唐时,当时称注子。唐代执壶硕腹,喇叭口,短嘴,壶的重心在下部。后壶体渐瘦长,重心向上提,五代至宋时壶体多为瓜棱式,往往与注碗成套使用。从元代开始,执壶的壶体呈玉壶春瓶式,壶流弯曲而细长,景德镇窑与龙泉窑都有烧制。明清时期,形式变化不大,并开始出现玉、珐琅、金银等质地的执壶。

官名。春秋战国时期由诸侯分封的贵族为大夫,享有封地,并掌管封地内的行政。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唐朝诗人,有“诗圣”之名。其诗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倾向。《三吏》、《三别》、《秋兴》、《春望》等诗篇广为传颂。

文章标签: 描金 中国 工艺 技法 珐琅 图案 花纹 山石 执壶 瓷器 漆器

猜你喜欢

乾隆款朱漆菊瓣盒
款彩寿庆人物六曲漆屏风
脱胎朱漆菊瓣式盘
清晚期卢葵生款剔红郭子仪贺寿图屏风
填漆戗金凤纹莲瓣式捧盒
彩漆描金云龙纹菊瓣式盘
杯子
剔彩格锦团花纹长方盒
剔红团香宝盒
剔犀如意云纹方盒
黑漆嵌螺钿间描金职贡图长方盒
剔红福字盒
剔红仿古铜壶式盒
褐漆描金彩绘花鸟圆形提梁盒
清剔红西厢故事图插屏一对
剔犀寿字云纹瓷胎尊
黑漆嵌螺钿加金片婴戏图箱
朱漆涂金豆身
0.0907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