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红百子图宝盒,清乾隆,通高8厘米,口径14.2厘米。清宫旧藏。盒圆形,锡胎,通体髹朱漆,浅浮雕百子婴戏图。盒盖面及盒底皆饰庭院背景,童子分做各种游戏,或骑竹马,或放鞭炮,或摔跤,情景生动。盖壁与盒身雕童子斗蟋蟀、斗鸡、捉迷藏等图案。因通体雕有童子百人,故称“百子图”。盖内中心刻楷书填金“百子宝盒”器名。盒内底中心刻楷书填金“大清乾隆年制”双行竖款。此盒髹漆肥厚,刻工精细。群童的刻画采用浮雕手法,凸起近似圆雕,将童子的形象表现得极为生动,代表了乾隆时期雕漆的一种典型风格,是雕漆中的精品。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雕漆主要工艺之一,又称雕工。即先在器物上髹漆若干层后,再凭漆之厚度来雕刻花纹。

即立体雕,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鸟、含山文化中的玉人等,都是早期圆雕的代表作。此技以后各代多有发展,至清代趋于鼎盛。

髹漆工艺之一,亦称刻漆。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质居多,漆色有红、黄、绿、酱等。

文章标签: 童子 浮雕 花纹 红漆 技法 雕刻 厚度

猜你喜欢

剔红团花书函式匣
黄杨木素身笔筒
褐漆描金彩绘花鸟圆形提梁盒
剔黄寿春图圆盒
带盖的盒子
黑漆描金藤萝纹圆盘
朱漆涂金豆盖
日本描金山水朱漆盘
脱胎漆香色地五彩描金西番莲纹佛日常明圆盘
红漆皮奏折匣
剔绿加彩张果老渡海图桃式盒
黑漆描金八仙祝寿八角盒
剔犀如意云纹方盒
乾隆款剔红飞龙宴盒
黑漆描金花卉纹方盒
浑金漆花卉纹圆盒
剔红福字盒
剔红观鹅图笔筒
0.1356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