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卣,高19.3厘米,宽21.6厘米,重2.82kg。卣为椭方体,方口四角发圆,大腹,圈足,有盖,盖顶作喇叭形捉手。器颈与盖沿均四面铸有贯耳,两两相对,贯耳是穿系的地方。盖面与器颈部均饰兽面纹带,圈足饰细弦纹两道。卣盖内与器底有对铭,均5行32字:唯王『0098』宗周。王姜史叔使于太保,赏叔鬰鬯、白金、芻牛。叔对太保休,用作宝尊彝。铭文大意:周王在宗周行『0098』祭。王后的史官叔被派出使太保,太保赏给叔浸过香草的酒、白色的青铜、经过豢养的祭礼用牛牲。叔为答谢太保的美意,做了这件宝贵的彝器。卣(音有),古代的盛酒器。流行于商、周时期,流行的时间虽不长,但其形制很丰富,除圆体、椭圆体、方体等常见的器形外,还有筒形、鸟兽形等。

角是饮酒器,常与爵、觚等组合使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铜器研究中的术语。古人在青铜礼器上加铸铭文以记铸造该器的原由、所纪念或祭祀的人物等等。在有盖器如鼎、簋等器物上,多同时在盖和器上铸有文字内容、字数及字体完全相同的铭文,称为对铭。

古代祭祀用的香酒。

1.盛酒器。作为随葬礼器往往与卣或方彝相配,流行于商代至西周中期。

2.陶瓷器品种之一。一般指形体高大的大口器。但有时人们也称一些明显为瓶或罐的器物为尊,一是其用来盛酒,而尊的本意就是盛酒器;二是以尊称谓更显文雅。

金文中,尊是双手捧酉(盛酒器)的象形,尊彝是青铜器中祭祀礼器的共名。

彝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有盖,盛行于商代时期。

文章标签: 器物 礼器 酒器 弦纹

猜你喜欢

鲁侯爵
史颂鼎2
效卣
格伯簋
翏生盨
师趛鬲
召卣
师遽方彝
师酉簋
大鼎
厚趠方鼎
叔上匜
免尊
史颂簋
大师虘簋
齐侯匜
鄂叔簋
虎簋
0.0748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