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鳞纹卮,西周晚期,高6厘米,口径8.3厘米,底径5厘米。卮侈口,短颈,鼓腹,单柄,平底,器身矮宽敦实。颈下方饰一周云雷纹,器腹有三层相互叠压的鱼鳞纹。器柄做成三股绳的形状,每股间留有空隙,精巧写实,构思十分新颖。卮是古时酒器。《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对樊哙曾“赐之卮酒”。是以龙蛇体躯上的鳞片排列而组成的纹饰,排列的方式有连续式、重叠式、并列式三种。连续式是完全相同的鳞片,按纵向交错排列,可铺开一个很大的面。重叠式的鳞纹排列方式如鱼鳞相叠,也是纵向形式。这两种鳞纹,都可作为主纹,一般饰在器物的腹部。并列式是以大小相同或大小相间的鳞片横置作带状,也有作二层横列,这类鳞纹旧称重环纹,一般饰在鼎和簋的腹上部。鳞纹盛行于西周中晚期。卮本是周秦汉晋之际广泛使用的一种饮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圆筒形器身,直壁,深腹,有环形鋬耳或半环耳,有些有盖,有些无盖。铜卮、漆卮在汉代较为常见,以玉为卮则属罕见。《汉书•高帝纪下》:“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表明玉卮为饮酒器,但不同于普通酒器,一般用于隆重的场合或酒宴。盛食器,将鼎、簋的形制相结合发展而成。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尔雅·释丘》疏引《孝经纬》:“敦与簠、簋容受虽同,上下内外皆圆为异。”青铜器上的典型纹饰。是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几何图纹,圆形为云纹,方形为雷纹。在后代的其他工艺品装饰中也有使用。

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出身。秦末,项羽随叔父项梁起义。秦将章邯围赵,楚怀王派兵救援,项羽杀死观望不进的统帅宋义,自己率兵,破釜沉舟,渡漳水与秦军激战于巨鹿,秦军主力就此被摧毁殆尽。秦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封诸侯王。后在楚汉战争中,被汉将韩信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他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杀而亡。

项羽的失败不仅没有减损其霸王的威名,反使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光彩的悲剧性英雄之一,而为后世所慨叹歌咏。《霸王别姬》就是传统戏曲中最著名的剧目之一。纪传体史书中帝王的传记。清内府将各朝帝王的《本纪》单独缮写成帙,列架陈设,有彰显和敬承之意。

文章标签: 项羽

猜你喜欢

卫始豆
师趛鬲
『0223』鼎
杜伯盨
晋侯稣钟
成周铃
师遽方彝
趞曹鼎2
效卣
杜伯鬲
叔卣
追簋
齐侯匜
伯盂
毳簋
翏生盨
保卣
无簋
0.1286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