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螭纹编镈(3件),春秋后期,通高61.4厘米,宽41.3厘米,重34kg;通高61厘米,宽39.5厘米,重31kg;通高56.3厘米,宽36.3厘米,重30kg。三器均为阔腔平口,截面呈椭圆形。钮为镂空的蟠螭形,舞、篆、隧等处饰蟠虺纹,有36个乳丁枚。此套编镈形体巨大而不笨拙,厚重中寓精巧,威严中寓柔美,是铜镈中组合完美之器。蟠螭,即盘曲的龙,躯体较为粗壮。《文选》:“白鹿孑蜺于欂栌,蟠螭宛转而承楣。”

又名蟠螭纹,青铜器纹饰之一,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图案近似传说中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体蟠屈。

螭,传说中的一种龙,又名螭虎龙。明式家具常用为装饰纹样。青铜乐器,镈如大钟,与钟的区别主要在底口,镈的底口是平直的,钟的底口是桥形的。

《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而成,以鲁国事为主,兼涉列国。《春秋》所述的历史时间跨度为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其文字简单,长不过40多字,短的只有一个字,故后来许多人为之作注,汉代以前主要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宋代胡安国的《春秋传》在明清两代影响也很大,成为明及清乾隆以前士子必读之书。即铜镜背面中央的凸起部分,有穿,可系以丝带,便于把持和悬挂。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

《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虺小蛇大,是虺属蜥或蛇。”蟠虺纹即象许多小蛇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图案,多作为器上的主体纹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小蛇。《国语》:“申胥谏曰:‘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文章标签: 春秋 蟠螭 图案

猜你喜欢

二年相邦春平侯铍
兽耳『0556』
楚王酓朏簠
蟠虺纹鼎
兽首编磬
螭梁盉
越王者旨於赐剑
嵌松石长剑
嵌松石缶
铸客盉
嵌红铜狩猎纹壶
蟠虺纹镈
邗王是野戈
蟠螭纹盉
王命传任虎节
荆公孙敦
娄君盂
0.1475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