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带纹甗,高61.5厘米,宽47.4厘米,重28.8kg。

甑为长方深箱形,侈口,立耳,口内有隔,大腹,腹壁斜收,平底有箅孔,下部有插入鬲口的榫圈。鬲为侈口斜肩,肩上有一对圆角方耳,平裆蹄形足。甑体饰环带纹。

甗出现于商早期,至西周早期形成方形甗,至此甗均为连体式(即甑、鬲连铸)。春秋早期出现分体式甗。

此甗为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外观似起伏的波浪,又象抖动中的带子,在铜器上出现时常围绕器物一周,故名环带纹。出现于西周后期。

甗(音研),甗是古代的一种食器,相当于今天使用的蒸锅。甗的腰部有箅子,下面盛水。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用来置放被蒸的食物,其下的铜板上有用来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称为箅。

鬲(音力),食器,炊粥器。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陶鬲。青铜鬲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春秋战国时期鬲多以偶数组合与列鼎同墓随葬,起着陪鼎的作用。战国晚期,青铜鬲逐渐消失。

甗的下部世称鬲,用来装蒸锅水,属于甗的一部分。

角是饮酒器,常与爵、觚等组合使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而成,以鲁国事为主,兼涉列国。《春秋》所述的历史时间跨度为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其文字简单,长不过40多字,短的只有一个字,故后来许多人为之作注,汉代以前主要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宋代胡安国的《春秋传》在明清两代影响也很大,成为明及清乾隆以前士子必读之书。

文章标签: 春秋

猜你喜欢

铸客豆
嵌赤铜象纹五环带盖壶
蟠虺纹三鸟盖豆
螭梁盉
蟠虺纹『0023』
鸟形盉
错金银鸟耳壶
错金云纹敦
番君鬲
叔朕簠
鸟形勺
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
蟠虺纹镈
矢镞
邗王是野戈
齐萦姬盘
郑义伯『0023』
楚王酓朏簠
0.1279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