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鞘剑,战国后期,剑长46.3厘米,宽5厘米;鞘长39厘米,宽5.5厘米,合重0.9kg。此剑首呈圆盘形,“茎”上有两周凸起的圆箍,格宽而厚,剑刃锋利。所配剑鞘用木板制成,外髹黑漆。战国时期剑不仅是兵器,也是古代贵族平时随身佩带之物,用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亦可用以防身。古代武器之一种。在春秋战国时期,佩剑同时有表明身份等级的作用。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青铜剑在西周早期已十分成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青铜铸造技术的限制,剑身一般较短(50cm以下),至战国末期才有长剑出现。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剑首”。古人常在剑首饰玉。玉剑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流行,魏、晋时期仍可见,宋以后又有仿制。常见的玉剑饰有四种:剑首饰玉、剑锋与剑柄间饰玉、剑鞘上部饰玉、剑鞘下端饰玉。
     玉剑首中部之孔可插入剑把,小隧孔用以结系。在战国玉剑首中,除圆形外还有方形作品,上饰蟠螭、谷纹等纹饰。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青铜器中的盘一般为承水器,多与匜、盉配合使用。其用法据《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槃(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即洗手,以匜或盉浇水于手,盘则用来承接弃水,宴飨前后行之,也称“沃盥之礼”。此盘形体颇大,也可作盛水之用。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战国时逐渐消失。

剑一般由剑身和剑柄两部分组成。圆形或扁形的剑柄称作“茎”。剑身前端的尖突称作“锋”。髹(音修),中国古代将以漆漆物称之为“髹”,髹漆即以漆涂刷于各种胎骨制成的器物上。如《周礼·春官·巾车》言:“駹车、草蔽、然、髹饰。”《汉书》卷九七下:“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等。

猜你喜欢

轨敦
错金银鸟纹虎子
龟鱼纹方盘
蛙纹匜
莲鹤方壶
茶花纹敦
越王者旨於赐剑
郑义伯『0023』
荆公孙敦
者『0040』钟
叔朕簠
梁伯戈
四蛇饰甗
蟠虺纹鉴
错金嵌松石带钩
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
嵌松石长剑
矢镞
0.1145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