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敦,战国后期,通高17.8厘米,宽22.4厘米,重3.46kg。敦有盖,圆体,鼓腹,腹部有一对双兽面衔环耳,三短足。盖上饰三伏牺,盖顶有一活环钮,钮座处饰相间的叶状纹与圆涡纹。盖与器身各饰枝状纹二周。盖内铸有铭文“轨”字。盛食器,将鼎、簋的形制相结合发展而成。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尔雅·释丘》疏引《孝经纬》:“敦与簠、簋容受虽同,上下内外皆圆为异。”三,数目。伏,趴着。牺,做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青铜鼎是最重要的祭器,《周礼·天官·内饔》:“王举,则陈其鼎俎,以牲体实之。”故东周时期鼎上流行此装饰。即铜镜背面中央的凸起部分,有穿,可系以丝带,便于把持和悬挂。矛带有锋刃的两翼称“叶”。亦称火纹。《周礼·考工记》有“火以圜”之记载。火纹是太阳的标志,因此其特征是圆形的,中间略有突起,沿边有4到8道旋转的弧线,表示光焰的流动。在青铜器上最早的涡纹见于二里头文化期的斝腹部。从二里头文化期直至战国都可在器物上见到涡纹装饰。
文章标签: 周礼 腹部 装饰 涡纹 火纹 二里头 面衔 环耳 环钮 圆涡 器身 钮座处 叶状 形制 尔雅 孝经纬 盛食器

猜你喜欢

楚王酓『0558』盘
越王者旨於赐剑
蟠螭纹鼎
兽首编磬
蟠螭纹盉
铸客豆
王命传任虎节
蟠螭纹编镈
连弧螭凤纹镜
外卒铎
嵌红铜狩猎纹壶
几何纹豆
兽形匜
莲鹤方壶
郑义伯『0023』
鸟纹壶
错金云纹敦
楚王酓朏簠
0.0757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