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形匜,春秋后期,通高22.3厘米,宽42.7厘米,重4.88kg。匜浅腹,兽头形曲管式流,龙形鋬,圜底下具4个扁兽足。全器满布纹饰,匜腹上一条条一首双身的螭龙相互纠结,螭目突出,构图明快简洁。龙形鋬的龙首下探,衔于匜尾,龙尾下垂,尾端外卷,龙身隆起作弓形,龙背、龙首处各立一小龙。此龙形鋬造型之生动,装饰之繁缛,在东周铜匜中非常突出。这件铜匜器形精美,做工细致,极具观赏性,堪称同时代铜器中的一件佳作。匜(音仪),古时的盥洗用具,《左传》有“奉匜沃盥”之语。青铜器和瓷器中均有此器。青铜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传世瓷器中最早的匜见于汉代,唐、宋时都有烧制,元代瓷匜以景德镇产品最为多见,有青花、釉里红、卵白釉、蓝釉白花和蓝釉描金等品种。

《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而成,以鲁国事为主,兼涉列国。《春秋》所述的历史时间跨度为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其文字简单,长不过40多字,短的只有一个字,故后来许多人为之作注,汉代以前主要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宋代胡安国的《春秋传》在明清两代影响也很大,成为明及清乾隆以前士子必读之书。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又名蟠螭纹,青铜器纹饰之一,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图案近似传说中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体蟠屈。

文章标签: 春秋 龙形 纹饰 青铜器

猜你喜欢

团花纹鼎
蟠螭纹盉
蟠螭纹编钟
嵌松石长剑
粟纹方壶
荆公孙敦
越王者旨於赐剑
错金银鸟纹虎子
楚王酓朏簠
羽纹四耳缶
匏形匜
蔡子匜
铸客盉
茶花纹敦
兽纹匕
蔡子鼎
八年相邦建信君铍
0.1179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