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面纹花觚,清中期,高27.9厘米,口径15.7厘米。

觚喇叭口,器身修长,圈足。颈、腹和足部均以雷纹为地纹,颈部饰蕉叶纹,腹部和圈足饰不同形式的兽面纹,兽面正中与两侧有扉棱装饰。器内上下贯通。

商周时期的青铜觚是饮酒器,而此觚的外型虽与之相似,但未装底,说明不是实用器,只供陈设观赏。此觚的纹饰与商周青铜觚风格差别较大,雷纹相对松散,兽面纹图案化,具有典型的清廷艺术特点。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原为商周时期流行的酒器。宋代各窑按其形进行烧制,仍保留着早期的特点。元、明、清各时期尽管也有烧制,但结合瓷器的特点有所变化。(音孤)我国古代饮酒器。圆体,侈口,细颈,呈喇叭形状。陶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平底,无圈足,夏商时较为流行。青铜觚始见于商代早期,平底下加圈足。商周时代流行,西周后逐渐消失。从考古发掘中发现,觚经常与爵伴随出土,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觚与爵组合使用。元、明、清时,仿青铜觚瓷质花瓶较流行,称“花觚”。

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主体纹饰周围的细小纹饰,视之如主体纹饰饰于其上。地纹通常有雷纹、回纹等。

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矛带有锋刃的两翼称“叶”。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一般为凸出的条状,将器物上连续的图案分割开来,后纯用于器物的装饰。

文章标签: 兽面纹 青铜 纹饰 雷纹 特点

猜你喜欢

石楳款锡壶
香炉
蒙古族铜象棋
葡萄酒船(尊)_Wine Vessel (Zun) 20635
带盖的杯子
仙阁人物多宝镜
铜盔甲一套
蕉叶纹四足方斝
花瓶
微型花瓶
独角兽的卧姿图
八角形盖的罐子
「方正」铭文薛赞王造镜
青铜盖杯
带盖的茶壶
旅行者的祠与狮子上的文殊(文殊菩萨)图
香炉
铜桥耳乳足炉
0.3057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