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锡绘梅竹图康熙帝临米芾书折扇,纵34厘米,横56厘米。

此扇一面为蒋廷锡绘梅竹图,蒋氏的作品大多呈两种面貌,一为墨笔、淡设色的小写意花鸟,一为工笔浓彩的细谨风格。此图即为后者,笔致精细,敷色冶艳,极富皇家华贵典雅的气韵。另一面为康熙帝临米芾书,所书内容出自李衢《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释文为:“锡瑞来丰岁,旌贤入贡辰。摇轻梅共笑,飞弱柳和春。绕砌封琼屑,依阶喷玉尘。蜉蝣吟更切,科斗映还新。鹤毳迷难辨,冰壶鉴易真。因歌大君德,率舞咏陶钧。临米芾元章。”

引首钤“佩文斋”白长方,后钤“康熙宸翰”白方、“保合太和”朱方印。康熙帝的书法以董其昌为主,兼习诸家,具有较好的书法基础,此扇所书作行书,行笔规矩,笔力偏弱,应是他早期的临习之作。蒋廷锡(1669—1732年),字扬孙,号西谷,又号南沙,江苏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赐进士。雍正元年,世宗胤禛敕其校勘重编《古今图书集成》,三年告竣。六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充《圣祖实录》总裁,十年卒于任上。著有《尚书地理今释》、《青桐轩集》等。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晚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地方官,宋徽宗时任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精书画,绘画擅长水墨山水,作泼墨云山,自云:“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米芾《画史》)创“米家山”。他善用墨法,董其昌评:“老米画难于浑厚,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尽得之矣。”(《容台别集》)所创“米点山水”意过于形,极富笔墨情趣,使山水之格为之一变。

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变化多端,有“八面出锋”之誉,结体欹侧多姿,具真率自然之趣,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帝王的文章或手书。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文章标签: 书画 米芾 书法 董其昌

猜你喜欢

木猴
栽绒洋花地毯
紫檀柄青玉竹林七贤三镶如意
端午五毒袋
翻顶机械人
铜镀金松棚果罩
泥蛐蛐罐
六味地黄丸
益智穿线板
小火车
栽绒黄地花卉地毯
小银累丝桌椅
龙井茶
小飞机
栽绒黄地莲枝花海水纹边地毯
银彩漆仿圈
描金花玻璃瓶装鼻烟
广珐琅嵌玻璃钻鞘刀
0.1447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