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镀金戒盈持满,清光绪,器高15厘米,直径11.7厘米,架子高45.7厘米,宽18.5厘米。清宫造办处制作。清宫旧藏。此器铜质镀金,其正面横梁錾刻“光绪御制”四字篆书,框架中间的杯状容器可在支架上自由转动——如往杯中注水,水至一半时,容器垂直而立,水注满时,则容器翻倒,水泼洒出。因其易倾覆,又名曰“欹器”。框架下部有一横梁,其下镶嵌条环板,板两面均有阳刻铭文,内容记载孔子观周朝欹器时与守庙者的对话。一面铭文曰:“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对曰:盖为右座之器。孔子曰:吾闻右座之器,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而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另面刻:“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纳,博而能浅,明而能闇,是谓损而不极,能行此道,惟至德者及之。”孔子对子路所言之义就是人们常说的“满招损”,即自满则容易覆败的道理。据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记载,清逊帝溥仪出宫时,此器存放于紫禁城永寿宫后殿。查宫内活计档,可知此器为内务府清宫造办处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作品,作为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帝王寝宫中的日常摆设,大致为年轻的皇帝置于几案自警,以时刻勿忘持满纳谏之义。金属工艺的一种。即用工具剔除地纹,使纹饰轮廓线凸起。錾金工艺技法早在商代就已出现,到清代,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金属工艺品上。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儒家之祖。初仕于鲁,为司寇,摄行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四方。归鲁,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始设于清初。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裁内务府,改设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十三衙门,重设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务府初具规模,下设七司三院: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营造司、慎刑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其职能与国家机构中的六部相对应。另有分支机构一百三十余处。

文章标签: 孔子 内务府 工艺 光绪 春秋 横梁 欹器 清宫 框架

猜你喜欢

仙阁人物多宝镜
香炉
铜蚰龙耳圈足炉3
有盖的盒子
「清闲」人物镜
铜簋身
地平经纬赤道日晷仪
铜投壶4
「方正」铭文薛赞王造镜
带盖的茶壶
云龙纹博山炉
铜投壶5
鸭形铜薰炉
辽海卫中千户所百户印
香炉
四灵八卦镜
八角形盖的罐子
铜戟耳圈足炉
0.3212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