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嵌玉三镶如意,长45.5厘米。如意紫檀柄,首、身、尾镶螭纹玉璧、玉瓦,如意首玉璧的中央镶有一颗产自东北黑龙江流域的东珠,直径超过1厘米。清朝皇室非常注重东珠,这种产于东北混同江及乌拉、宁古塔诸河的东珠莹润洁白,大可半寸,清时规定,只准宫中采用,王侯大臣不得随意佩戴。东珠大而圆者往往用在皇冠或朝珠之上,异型珠则作为镶嵌之用。据宋蔡绦《铁围山丛谈》记载,在北宋时,这种珠直径围寸者价值二、三百万。此颗东珠粒大晶莹,点缀在双螭之间,组合为二龙戏珠纹饰,光彩夺目。螭,传说中的一种龙,又名螭虎龙。明式家具常用为装饰纹样。古玉器名。扁圆形,正中有孔。玉璧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用作礼天或以之显示身份。祭祀时作为祭天、祭星的祭器,稍小的玉璧可作为佩饰,还可放在墓中作辟邪和防尸腐用。玉璧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多光素无纹饰,器型比较简单。到春秋战国时,玉璧则相当规整,并有蚕纹、谷纹、蒲纹、兽面纹等雕饰。汉代继承前代风格,雕工更加精细。汉以后至宋、元时,玉璧不多见,在明、清时则又兴盛起来,并出现大量仿古制品,也有用琉璃制者。

清朝的冠服制度中特别讲究用东珠。东珠是珍珠的一种,古人依产地的不同把珍珠划分为南北两大系,而清朝则把产生于东北地区的北珠称为“东珠”。东珠是湖珠,色白而透明度较差,但因它产量极少,所以成为贵重之物。清朝的冠服制度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佩戴东珠朝珠,帽顶等所嵌东珠的数量也按亲王,郡王,贝勒等级有严格的限制。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文章标签: 东珠 玉璧

猜你喜欢

水浒人物图纸牌
木制人
洋药面
八音盒3
蛐蛐罐
画花卉玻璃小插屏
巴尔撒末油
翠鼻烟壶
木猴
缂丝三多荷包火镰
小银累丝桌椅
扮“家家酒”的小玩意儿
小水烟袋及小如意
碧玺雕双蝠鼻烟壶
黄色缂丝凤栖梧桐图团扇
沉香木如意
松石雕花填金鼻烟壶
人参茶膏
0.0928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