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柱钮“太医院印”,清,印面7.7×7.8厘米,通高10.8厘米。印铜铸,柱钮。印面有阳线宽边框,铸满、汉两种文字,内容对照。汉文仿古篆,右上起顺读,满文左上起顺读,印文为阳文篆书体。印台有汉、满两种文字刻款“太医院印。礼部造。乾隆十四年正月日造。乾字一千八百三十一号”。清代官印入印文字有满文、汉篆与蒙古文等,印面兼用满、汉文字。乾隆十三年(1748年)以后,将满文印文也改为篆书体。官印印面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印钮多长柱体,下粗而上略细,且凡礼部造印皆有统一编号。官署名。汉代以来为九卿之一的太常属官。唐、宋时期在太常寺设太医署或太医局,辽北面官中也设有太医局,金始称太医院。元代太医院为独立机构,掌医疗、制奉御药物。明代太医院分有十三科。清代太医院设于顺治元年(1644年),沿用明太医院旧址,位于正阳门以东的东交民巷内。清代太医院掌考医治之属,并供御医,主要为帝后妃嫔、皇子公主等皇室人员治病、配药,分有大方脉、小方脉、伤寒、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正骨九科,下设御医、吏目、医士等员属,各专一科,分班侍值,有内廷与外廷之分,又有教习厅,培养宫廷医务人员。清代太医院的官吏与医务人员均为汉人,乾隆时特简满族大臣一人管理院务。太医院药材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1.征收各省出产的药材;2.京城老店配料;3.地方“土贡”;4.外国馈赠或海关进口。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文章标签: 太医院 印文

猜你喜欢

乾隆帝田黄三联玺
碧玉交龙纽“十全老人之宝”
青玉交龙纽“纪恩堂”玺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青玉交龙纽“制诰之宝”
碧玉龙纽“武功十全之宝”
寿山石双兽纽“亲贤爱民”玺
碧玉虎纽“宝亲王宝”、“长春居士”连珠玺
寿山石卧兽纽“所宝惟贤”玺
青玉双螭纽“继德堂宝”
田黄石“长春书屋”玺
铜柱钮“大同府印”
铜柱钮“正黄旗满洲四甲喇十叁佐领图记”印
白玉螭纽“如如”玺
田黄石子母狮纽“乾隆御笔”玺
铜柱钮“文县守御所印”
碧玉交龙纽“心愿符初”玺
寿山石双螭玦纽“兢兢业业”玺
0.1115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