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御览之宝”,清雍正,寿山石质,雕夔龙桥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0.8厘米见方,通高9.2厘米,纽高2.8厘米。此宝制作于雍正元年(1723),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怡亲王交四喜桥梁钮寿山石图书一方,奉旨:改做夔龙式,镌‘雍正御览之宝’。钦此。于四月十九日四喜桥梁钮寿山石图书一方,改做夔龙,镌‘雍正御览之宝’完,配做锦匣,怡亲王呈进。”该宝是雍正帝继位后首批制作的御用宝玺之一。印纽按照雍正帝的意见进行了改刻,为双夔龙隔桥相戏之状,印体上部呈覆斗形,周边及纽上刻云纹地夔龙。夔龙体态丰腴遒健,细部雕琢一丝不苟,可以作为查考雍正时期寿山石印纽雕刻的范本。叶腊石之一种,产于福建福州市郊寿山,因名寿山石。质地细腻,色彩丰富,其中以各种透明或半透明的冻石品质为高。寿山石是雕刻和治印的优良材料。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始设于清初。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裁内务府,改设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十三衙门,重设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务府初具规模,下设七司三院: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营造司、慎刑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其职能与国家机构中的六部相对应。另有分支机构一百三十余处。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文章标签: 山石 内务府 夔纹 玉器 寿山 印纽 夔龙 雕刻

猜你喜欢

碧玉交龙纽“避暑山庄”玺
寿山石飞熊纽“朝乾夕惕”玺
青田石“松下清斋摘露葵”章
寿山石鼍龙纽“敬天尊祖”玺
寿山石卧兽纽“所宝惟贤”玺
寿山石雕夔龙瓦纽“雍正御笔之宝”
乾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玺
寿山石双螭玦纽“兢兢业业”玺
白玉交龙纽“太上皇帝之宝”
紫晶螭纽“乐善堂”玺
太上皇帝之宝
碧玉交龙纽“四知书屋”玺
寿山石雕山水人物“万国咸宁”玺
碧玉螭纽“爱竹学心虚”玺
青玉交龙纽“制诰之宝”
青玉“五经萃室” 印
白玉螭纽“追逐其章”玺
寿山石“破尘居士”玺
0.1367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