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地球仪,清康熙,清宫造办处制作,通高135厘米,球径70厘米。清宫旧藏。球体中腰处的铜圈为地平圈,上刻四象限。与地平圈相交的铜圈为子午圈,上刻360°。球北极处附时盘,上刻十二时辰,分初、正。球面上绘黄道、赤道、经纬度,其中赤道绘以红色,黄道绘以黄色,经纬线每隔10°画一条。黄道上标有二十四节气名称、南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球面绘大陆行政区域,标注一些大城市的名称,如中国的“北京”、“太原”、“宁夏”、“兰州”、“南昌”、“苏州”、“厦门”、“武昌”、“汉口”等,还绘有河流、湖泊、岛屿,如南美南部的“火地岛”、北部的“亚马逊河”及西南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亚”、“菲律宾”、“爪哇”、“马来半岛”、“新几内亚”等。球面还标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如中国的“长城”。地球仪下端的一部分表现的是在宽阔的海域中有奇形怪状的水兽、大小帆船及航海线等。地球仪安放在工艺精湛的紫檀木雕花三弯腿支架上。中国地球仪的制作始于元代,由西域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为元朝廷督造,球面上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属于原始的绘制方法。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后,为向中国传授古希腊的地圆说,亲自制作地球仪,并著有《坤舆万国全图》。受其影响,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学者李之藻制成一架地球仪。约在崇祯三年(1630年),朝廷也制作了一架地球仪。这些地球仪上绘制了经纬网,扩充了我国此前的地球仪上只有27处观测点的纬度,包括了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整个地球纬度,也弥补了我国此前不知经度的空白,并标注了五洲说,使当朝人能以了解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新知识。继明之后,清初康熙皇帝敕命在朝的传教士会同一些朝廷官员制作了此件地球仪,球面的图象、刻度及相关的文字叙述等大体沿用利玛窦的绘制方法。这件仪器的制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圆说”理论在中国得到巩固,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认识水平。明、清两朝制造的地球仪现仅存3件,其中2件存于故宫博物院,1件存于伦敦英国博物馆。天球上连结和天顶天底等距离的点所形成的大圈,或通过观测地垂直于该地点的重力方向的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圈称地平圈。

又称地台。明清皇宫宫殿中高于地面的木台,其上放置宝座及陈设品。平面上相交的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平面分开的四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称象限。从右上方起逆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一、二、三、四象限。

中国古代天文学将周天的众多星辰划分为二十八星宿,东南西北各七行,分别被看作一种神物,即四象。汉代张衡《灵宪》:“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踞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东为青龙,西是白虎,北为玄武,南是朱雀。平面上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平面分隔出的四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分别称之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象限,每一象限90°。在地球表面上,通过某地点和地球南北极的大圈称子午圈。在天文学上通常以这个圈投影于天球上,也就是通过天顶、天底、地平的南北点的天球上的大圈称该地方的子午圈。

太阳在天球上一年间所移行的轨迹叫黄道,即地球轨道面和天球相交成的大圈。

天球或地球上,连接距离两极90°之点所形成的大圈称赤道,包含地球中心和地球赤道的平面和天球所交成的大圈,就是天球的赤道。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明式家具腿足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其腿部从束腰处向外膨出,然后内收,至下端又向外兜转,形成三道弯,以形取名,故名三弯腿。自然科学中最古老的门类之一。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天体,包括:人造天体、太阳系内各种天体、太阳、恒星、银河系、河外星系和宇宙。起初人类对每天可见的天体进行观察,发现星空的一些位移规律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指导作用,从而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自远古时代,天文学就与时间、历法等知识以及大地测量、航海等活动紧密结合,深入地渗透到生产的发展和文化知识的积累中。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年),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人,字西泰。他在葡萄牙殖民势力的支持下,于万历十年(1582年)来华传教。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到北京,进呈自鸣钟等物,并与士大夫交往,主张将孔孟之道、宗法敬祖思想同天主教相融合,同时他也介绍了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自制地图、地球、天体仪送给官员。其主要译著(合作)有:《几何原本》前6卷,《测量法义》,《勾股义》,《畴人十篇》,《同文算指》前编、通编,《圆容较义》等。李之藻(1656-1730年),字振之,号淳庵居士,浙江杭州人。明代科学家、翻译家。万历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曾与徐光启等学习历法、地学等。译著有《新法算书》、《浑盖通宪图说》、《天学初函》、《同文算指》、《名理探》等。

文章标签: 地球仪 中国 地球 球面 天球 知识 天文学

猜你喜欢

绘图仪器
铜镀金七政仪表
紫檀木楼阁式大更钟
银质角尺
御制方矩象限仪
铜镀金珐琅转花鹿驮钟
八音盒
铜镀金转八宝亭式钟
绘图平板仪
铜镀金珐琅葫芦顶渔樵耕读钟
红木套圆形双面钟
铜镀金天体仪
木楼转八仙塔式钟
矩度全圆仪
银镀金浑天仪
双童托紫檀多宝格表
铜镀金珐琅转鸭荷花缸钟
顺治朝地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