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镀金葫芦式转花钟,广州,清乾隆,高86厘米,宽34厘米,厚30厘米。钟通体镀金饰卷草花纹。共分三层。底层里放置活动玩意及音乐机械系统。底层正面排列三个拱门,正中的两扇红门可自动开启,门内有一圈牙雕献宝人队伍,左右门内有竖立的水法玻璃柱。钟的计时部分在二层。底层及二层平台的四角均放置插转花的花瓶。顶层立葫芦瓶,其上、下腹部各有一朵料石花。乐箱及活动玩意装置的上弦孔在底层背面。起动后,乐声响起,底层正面的门向左右移动后打开,献宝人队伍转圈,水法转动似喷泉,葫芦瓶腹部的料石花转动。随着弦松弛,乐止,活动玩意恢复静态,门自闭。为笔头形状之一种。笔头尖部细长、腰部粗壮、状似葫芦的毛笔通常称为葫芦式。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即上部为弧形之门。

在一个齿轮的长轴上固定一个透明的螺旋形玻璃柱,在机械带动下转动起来看似流水,人们通常把这个装置称之为水法。在古钟表中每根水法齿轮之间传动比都是一,也就是说每根水法的转速都相同,它们的形状大小、齿形、齿数都是一样的。由于玻璃柱的螺旋纹的密度、方向、装配排列形式不同及钟上表演的需要,水法可以有多种形式的组合,以营造出平流水、喷泉式流水及瀑布式流水等各种流水景象的不同效果。

瓶的一种式样,因形似葫芦而得名。多为陈设用品。“葫芦”音近“福禄”,有书“大吉”二字者,为祈求吉祥福禄之意。宋代南北方均有烧造,元以后景德镇大量烧制葫芦瓶,有八方形、上圆下方形、扁腹形、长腹形等,尤以明嘉靖时期为多。

乐箱多置于钟下层的后半部,前半部有时是景观。乐箱内有以发条为动力的铜质棘滚,上面有按乐曲音律而排列的小钉。机器开动后,棘滚随之转动,小钉发出悦耳的音乐声。另有乐箱内棘滚直接拨动铜篦子,发出钢琴、风琴声,根据篦子的长短宽窄产生不同的音节。这种装置多用于八音盒上,时代较晚。

文章标签: 葫芦 水法 乐箱 底层 玻璃 装置

猜你喜欢

八音盒2
铜镀金浑天合七政仪
铜镀金综合算尺
日晷
铜镀金折叠矩尺1
铜镀金嵌珐琅钟
铜镀金定南针指时刻日晷仪
铜镀金珐琅双鹿驮钟
铜镀金嵌料石花镜表
铜镀金折叠矩尺
铜制测高弧象限仪
铜镀金提环赤道公晷仪2
铜镀金地球座标仪
紫漆描金花反射望远镜
三套钟机芯1
几何多面体模型1
嵌珐琅孔雀尾形地平式日晷仪
金嵌珍珠天球仪
0.0907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