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嵌珐琅重檐楼阁更钟,面宽70厘米,高150厘米,厚70厘米。钟体为紫檀木制,重檐楼阁式样,须弥式台座。楼阁之雀替、栏板、柱头等处镶嵌珐琅和玉石。楼阁下正面为两针钟盘,嵌于雕莲花的铜镀金面板上,面板上有“乾隆年制”款。钟盘中心嵌珐琅,上方有二小盘,左为定更盘,右为节气盘,是专为夜间打更使用的。此钟共有5组动力源发条,分别带动走时、打时、打刻、发更、打更5套齿轮传动联动系统。白日走时、报刻、报时,夜间打更,打更前先调好节气盘与定更盘。由于一年之中不同的节气使起更时间、更间长短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通过定更盘和节气盘起调节作用。每夜起更和亮更都敲108响,亮更结束后,通过人工使打更的滚轮恢复至原处,以便次晚照常打更。更钟通过精确的机械结构将中国传统的夜间计时方法应用在钟表上,这是清宫造钟处的创造。此钟为清宫造钟处的代表作品。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更钟是依据中国古代夜间敲更报时的传统而创制的独特的钟表类型。它的机械结构独特,除具有一般钟表的走时、报时、报刻系统外,又增加了发更、打更系统及定更、调更装置,能够按一年之中二十四节气夜间的长短调整并确定更的起讫和间隔时间。

5套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是:定更装置与走时系统相连,走时系统控制每天起更、亮更的时刻,使发更、打更系统在指定的时间内运作,其它时间则静止不动。同时,打更系统又受调更装置的限制,每天打几下更由调更装置决定。简单地讲,更钟工作流程是:调更、走时、定更、发更、打更。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木结构装修构件。宋代称角替,清代称雀替。多用于大式建筑的外檐额枋下与柱相交处,有支撑和牵拉作用,可增强枋榫的受剪力和枋柱插接作用。明清以来,雀替的雕刻装饰效果日渐突出。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发条是一条带有节结状的长铜带,这种钢带具有坚韧的弹力,卷紧之后不会放松逐渐弹回,同时释放力,使钟表转动起来。

文章标签: 珐琅 走时 我国 紫檀木 系统

猜你喜欢

红木人物风扇钟
瓷青纸简平星盘仪
几何多面体模型1
木制金漆鸟音笼
铜镀金赤道式日晷2
木楼嵌螺钿亭式钟
汽船式风雨表1
巴黎款绘图仪器
铜镀金纳白尔筹式手摇计算机
御制铜镀金半圆地平日晷
紫檀木楼阁式大更钟
铜镀金望远镜
铜镀金七政仪表
搧扇机器人表
铜镀金葫芦式转花钟
绘图仪器
黑漆彩绘楼阁群仙祝寿钟
铜镀金折叠矩尺1
0.1719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