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镀金浑天仪,清康熙,通高37.3厘米,座边长35.8厘米。清宫旧藏。

此浑天仪的重重环架可分三层:外层为地平圈、子午圈、赤道圈;中层是可绕轴旋转的黄道(带)、赤道、白道;最内层为四游环。各环皆刻有度分,环架通轴的中心处嵌一小地球,上刻有“亚细亚”、“欧罗巴”、“阿美利加”、“利未亚”等当时五大洲的名称。在通轴的一侧又设有太阳图形、月亮图形和小游表。

旋转浑天仪可以演示太阳、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以及日月蚀等天体运行情景。

浑天仪是清康熙年间钦天监官员南怀仁等制造,并于康熙八年(1669年)进呈朝廷的。仪器由三层环架组合、上圆下方的造型,是中国传统浑天仪的表现形式,但在刻度和设计原理上却采用了西方法度及5世纪托勒密的地心说,可见这是中西科技融合的作品。由于这件浑天仪能够科学地演示日月交食之成因,一经入宫使用,对于刚刚结束新旧历法之争的康熙朝,在再度应用西洋历法、改进中国测天仪器等方面,都起了积极的诱导作用。

银镀金浑天仪的黄道带上镌刻满汉文,汉文为“康熙八年仲夏臣南怀仁等制”。浑天仪是由许多同心圆环组成的一种仪器,因其用于观测天体,故名浑天仪。在17世纪望远镜发明之前,它是天文学家在测定天体方位中必不可少的仪器。

天球上连结和天顶天底等距离的点所形成的大圈,或通过观测地垂直于该地点的重力方向的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圈称地平圈。

又称地台。明清皇宫宫殿中高于地面的木台,其上放置宝座及陈设品。在地球表面上,通过某地点和地球南北极的大圈称子午圈。在天文学上通常以这个圈投影于天球上,也就是通过天顶、天底、地平的南北点的天球上的大圈称该地方的子午圈。

天球或地球上,连接距离两极90°之点所形成的大圈称赤道,包含地球中心和地球赤道的平面和天球所交成的大圈,就是天球的赤道。

太阳在天球上一年间所移行的轨迹叫黄道,即地球轨道面和天球相交成的大圈。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它是天球上的一个大圈。白道和黄道的交角平均为5°9ˊ。

又称游标,是仪器中用于观测并且可做游动的指示器。

宇宙中物质的任何集聚形成的天文研究对象。多数呈球形,如同地球能环绕自身轴线旋转,迅速运动着。可分成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等类。银河系内太阳系以外一切非恒星状的气体尘埃均称为“星云”;发热发光的天体称为“恒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称为“行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称为“卫星”。官署名,掌管天文、历法等,历代多有设置,名称不同。周有太史,秦汉以后有太史令,属太常寺。隋设太史曹,旋改为太史监。唐初设太史局,武后时改名浑天监,不久复为太史局,中唐以后又改为司天台。宋元改为司天监。明清称钦天监。设监正、监副等官职。随着西方宗教的传入,亦有个别欧洲传教士供职其中。

比利时传教士,原名FerdinandusVerbiest。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来华,十七年(1660年)到北京做汤若望的重要助手,治理天文历法。康熙八年(1669年),擢钦天监监副,不久晋升钦天监监正。康熙三十六年(1688年),因病卒于北京。

指日月亏蚀。黄道两侧各8°以内的部分,宽16°的区域,称为黄道带。

文章标签: 浑天仪 地球

猜你喜欢

铜镀金折叠矩尺1
铜镀金纳白尔筹式手摇计算机
铜镀金嵌料石花镜表
御制铜镀金简平仪
巴黎款绘图仪器
铜镀金嵌珐琅望远镜
看朔望入交仪
硬木雕花楼式自鸣钟
铜镀金空中仙阁祝寿钟
铜镀金骑士牵马钟2
顺治朝地球仪
嵌珐琅地平式日晷仪
新法地平日晷
铜制测高弧象限仪
铜镀金综合算尺
铜镀金雉鸡山石骑士牵马表
木楼转八仙塔式钟
铜镀金七政仪表2
0.1387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