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嵌竹丝冠架,清宫造办处制,高30.5厘米,底径13.7厘米。

冠架木胎,底座如鼓式,上立圆柱,顶覆伞形冠承。除顶心的香盒、座底及4个云头足为贴黄装饰外,通体嵌竹丝。顶沿、身座结合处及座缘共饰4道双色回纹,所用黑色竹丝经过染色处理。架身及底座上的葵形开光均为剔去竹丝、镶以竹黄而得,开光内的花纹以贴竹黄构成,与座面上的云蝠纹技法相同。

此冠架的制作很注重细节,如冠承镂作花瓣式,所嵌竹丝蜿蜒不断,呈曲带状,极具匠心;顶心的香盒盖镂雕成法轮形,非常精致。冠架造型挺拔秀劲,利用竹丝的纵横变化形成不同的纹理,再配以不同颜色,取得了强烈的装饰效果。其包、镶、贴、染等技术应用纯熟,有条不紊,表现了当时竹器工艺的高度发展。

冠架是一种摆在桌案上置放冠帽的支架,是贵族化的生活用品,某些形制还为宫廷专有。此冠架即出自清宫造办处的高手。又有“翻黄”、“贴黄”、“反黄”、“竹黄”等称谓。其工艺是在木制胎骨上贴以经过处理的竹内壁之黄色表皮,形成润泽的器体,还可于其上镂刻花纹。这种工艺本是湖南邵阳地区的民间工艺,后广为传播,清中期后成为竹刻之大宗,尤以乾隆时宫廷所制为佳。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又称“包镶竹黄”、“文竹”,以竹里作面,故亦称“翻篁”。其做法是以木为胎,再在木胎地子上包镶一层竹黄,颜色清新淡雅,灵秀可人。贴竹黄法始于清代中期的江南一带,盛行于乾隆朝。清人谢堃在《金玉琐碎》中记:“孰不知竹性最脆,独嘉善所产大可翻转其里,雕镂人物,制笔筒、笔瓶诸器,谓之‘翻篁’”,对江南地区嘉善一带所产的翻篁器物备加推崇。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法轮又称梵轮,为佛案之供器。据佛经说,佛初成道时,梵天曾劝请佛转动法轮,并以慈、悲、喜、舍四梵行心(四无量心)宣说大法。此后,佛教中即常以法轮比喻佛法,以法轮转动比喻佛法如轮能碾破众生诸罪恶、佛说法如轮永不停息和佛法圆满无缺。

文章标签: 竹丝 技法 装饰 花纹 回纹 家具 工艺 法轮 竹黄 器物

猜你喜欢

蜜蜡象耳活环瓶
紫檀竹节式盒
匏制凸花纹盒
竹雕回纹活环提梁卣
匏制乾隆御题六棱瓶
匏制蕃莲螭纹盖罐
硬木百宝嵌三阳开泰委角方盒
竹雕兰亭图香筒
青金石朝珠
紫檀嵌玉镂雕缠枝莲纹圆盒
天然木雕如意
文竹夔纹海棠式两层套盒
摹刻华山庙碑端砚
匏制缠枝莲槌形瓶
紫檀柄金瓦嵌宝石如意
匏制勾莲纹带托高足碗
紫檀雕菊花“曲肱枕”臂搁
铜镀金累丝嵌翠三镶如意
0.1208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