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胎画珐琅菊花纹执壶,清乾隆,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高9.1厘米,口径6厘米,腹径10-10.1厘米,足径6厘米。清宫旧藏。

壶扁长方形,曲流,弯柄,壶口及盖均制成菊瓣式,盖面绘菊瓣纹,柄、流均绘小朵菊花纹。壶身四面均凸起菊瓣形开光,开光内绘饰大朵盛开的菊花纹。菊瓣式圈足内为白色珐琅地,蓝色双圈内书仿宋体“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执壶在菊花主题上标新立异,盖、口、足制成菊瓣形边,并突出四个菊花形开光,开光内极为夸张地绘饰大朵菊花纹。此壶的造型设计、绘画技法、烧制工艺均属上乘,是清乾隆时画珐琅工艺的绝代佳品。金属胎珐琅工艺之一。作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而成。这种工艺晚于錾胎和掐丝珐琅,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欧洲画珐琅工艺的影响下烧制成功的。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常与梅、兰、竹一起被喻为四君子,为文人所喜爱。

一种酒器。最早为瓷质的,出现于中唐时,当时称注子。唐代执壶硕腹,喇叭口,短嘴,壶的重心在下部。后壶体渐瘦长,重心向上提,五代至宋时壶体多为瓜棱式,往往与注碗成套使用。从元代开始,执壶的壶体呈玉壶春瓶式,壶流弯曲而细长,景德镇窑与龙泉窑都有烧制。明清时期,形式变化不大,并开始出现玉、珐琅、金银等质地的执壶。

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始设于清初。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裁内务府,改设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十三衙门,重设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务府初具规模,下设七司三院: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营造司、慎刑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其职能与国家机构中的六部相对应。另有分支机构一百三十余处。

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文章标签: 珐琅 工艺 菊花

猜你喜欢

掐丝珐琅摩竭纹立耳三足炉
掐丝珐琅莲藕式瓶
掐丝珐琅螭纹方奁
画珐琅大吉葫芦瓶
画珐琅牡丹纹葵花式花篮
金胎掐丝珐琅镶宝石高足盖碗
画珐琅牡丹纹花篮
画珐琅梅花图鼻烟壶
画珐琅牡丹纹唾盂
乾隆款掐丝珐琅仿古螭纹四足炉
掐丝珐琅凫尊
画珐琅缠枝莲八宝纹攒盒
画珐琅开光山水人物鱼缸
掐丝珐琅夔龙花卉纹瓜式盖罐
画珐琅勾莲开光西洋人物双耳盖豆
画珐琅花鸟纹瓶
金胎掐丝珐琅嵌画珐琅执壶
画珐琅八棱开光提梁壶
0.1167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