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黄釉骑马男俑,唐,高32厘米,长24厘米。骑俑头戴风帽,身著圆领窄袖袍,足蹬靴,双脚登踏马镫。马眼圆睁,双耳前竖,头向内收略右转,颈上有支架,原应有鼓,已失。此应为鼓吹仪仗俑。鼓吹俑属于仪仗俑中的一种。鼓吹,传说始于汉代班壹,最初为一种军乐,后来功能逐渐扩大,用于卤簿仪仗与宴乐群臣等。唐朝在太常寺中设置鼓吹署,鼓吹署有鼓吹令、鼓吹丞各1名,官从七品下,另有乐正4人,从九品下,专门负责鼓吹事宜。除皇帝、皇后、太子以外,一至四品官员也可享受鼓吹。唐代鼓吹不仅用于生前,也用于死后丧葬中。高祖李渊之女平阳公主薨,李渊因其:“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所以特意在公主的丧仪上增加了鼓吹。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死后也获得鼓吹。唐朝鼓吹分为鼓吹、羽葆、铙吹、大横吹、小横吹五部,所用乐器主要有筚篥、排箫、鼓等。五部鼓吹各有不同的演奏曲目,总数达75种之多。唐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郑仁泰、韦泂、李凤等墓葬中均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鼓吹俑,这是按照其品秩陪葬的,是墓主身份地位的象征。值得注意的是,鼓吹所使用的马同狩猎、打仗使用的马有所不同,多为小马,很少佩戴笼套等物,可能取其行进缓慢、方便演奏之故。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以“黄”与“皇”谐音,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施黄釉,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其釉面光洁,釉色浅淡娇嫩。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其呈色几无差异,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出行之目的不同,仪式亦各别。自汉以后亦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唐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四:“唐人谓卤,橹也,甲盾之别名。凡兵卫以甲盾居外为前导,捍蔽其先后,皆著之簿籍,故曰卤簿。”

李渊(566-635年),即唐高祖,唐朝第一位皇帝。贵族出身,世袭唐国公,大业末年任太原留守,在各路起义队伍即将推翻隋朝之际,起兵反隋,率兵攻占长安,建立唐朝。在位9年,后传位李世民,自称太上皇。文献中也写成“悲栗”。竹制簧管乐器。竹管上开8孔,管口插芦制哨子。起源于西域龟兹地区,隋唐时期成为燕乐、鼓吹、教坊中常见的一种乐器。竹制管乐器,偏排竹管为之。排箫有不同种类,音色有一种空空的感觉,能使产生一种遥远悠久的联想。

唐中宗第七女,本名李仙蕙,初封郡主,因不满武则天的统治,被武氏杖杀。中宗复位后,追封为公主,陪葬于陕西乾县乾陵。永泰公主墓内出土随葬品1300余件,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文章标签: 瓷器 公主 太子 卤簿 李渊 鼓吹 乐器 皇帝 武则天 象征

猜你喜欢

陶善业佛
陶文吏俑
张四娘造弥勒佛石碑
多宝塔善业佛
铜鎏金卢舍那法界佛像
陶昆仑奴俑
陶黄釉大食人俑2
陶彩绘女舞俑2
陶彩绘天王俑
陶彩绘伎乐女俑
陶天王俑
三彩胡人骑驼俑
陶彩绘胡人俑
陶画彩十二生肖——龙
三彩胡人俑4
三彩胡人俑3
陶彩绘持钹女俑
青石十二生肖——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