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乐清秋赋》轴,清,英和书,花笺,楷书,纵175.5厘米,横89.3厘米。

作品书明代杨慎《乐清秋赋》,载《升庵集》卷一。其文句与《四库全书》本相校多有出入,似依据不同版本而书。此作结字匀整平和,笔致潇洒俊朗,既有唐人楷法严整以及颜字端庄凝重的特征,又具赵孟頫书法遒美畅达之意,是清代中期馆阁体书法代表作之一。此外,所用描金笺绘有象征瑞意吉祥的云蝠花卉图案,与承平应制的创作主题颇为契合,尽显华贵富丽的宫廷趣味和时代风气。

款署:“臣英和敬书。”钤“臣英和印”朱文印、“朝朝染翰”朱文印。鉴藏印:“宝蕴楼书画续录”朱文印。

释文:

皇天平则成四时兮,窃独乐此清秋。澹吾虑以抚景兮,遁歊威于金。祛赫曦之焰焰兮,追凉飔之飕飕。屏羽扇而箧藏兮,御纨素之轻柔。听琅玕之朝坠兮,玩金波之夕流。桂连蜷于山阿兮,兰猗靡于岩陬。既葳蕤其可怀兮,又芬蒀以绸缪。嘉华黍与膏稷兮,获万宝于西畴。繄妇子之欢欣兮,固人足而我优。命一觞而高咏兮,奚必吴歈与秦讴。慕漆园之樊鷃兮,畅逍遥以优游。明杨慎乐清秋赋。臣英和敬书。英和(1771—1840年),字定圃,号煦斋,清满洲正白旗人,索绰格氏,德保子。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进士。授编修。嘉庆间值南书房,入军机,道光间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有《恩庆堂集》。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清代乾隆皇帝敕辑。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诏开“四库全书馆”,裒辑《永乐大典》之散篇,并收罗天下之遗书,参其事者4400余人,历时10年完成。《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3400余种,79300卷,凡6114函,36381册,约9亿9千7百万字。内容涉及广泛,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起了极大作用。
《四库全书》以丝绢作书皮,其中经部书用褐色绢,史部书用红色绢,子部书用黄色绢,集部书用灰色绢,分别贮于楠木书匣中,再放置在书架上,十分考究。《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录七部,其中以文渊、文源、文津三阁藏本最为精致,疏漏较少;文宗、文汇、文源各本已亡失。现存四部中,文渊阁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津阁本现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散佚后补抄复原现藏浙江省图书馆。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即“台阁体”,一种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的官场书体,清人多称“馆阁体”,明人多称“台阁体”,其义基本相同。清洪亮吉《北江诗话》云:“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乾隆中叶,四库全书馆开设以后,“馆阁体”广泛流布。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1911年清逊帝溥仪退位后居住于紫禁城内廷,外朝由北洋政府接管。1914年2月4日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所址设在紫禁城外朝部分。此前,当时的内务部与逊清皇室将盛京(沈阳)故宫、热河(承德)离宫两处所藏宝器20余万件运至紫禁城,然文物存放之地尚未解决。时内务部与外交部协商批准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拨出20余万元建文物库房,其基址选定在原咸安宫基础上。当年6月开工,历时一年,于1915年6月正式建成,交付使用,这是中国近代建成的第一座专门用于文物保藏的大型库房。库房为两层楼西洋式建筑,其中所藏集历代古物之萃,青铜、书画、陶瓷、金玉,至珍且奇,因定名曰“宝蕴楼”。1947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宝蕴楼所藏文物遂逐步移出。

文章标签: 四库全书 书画 乾隆 描金 馆阁体 文物 瓷器 古物 紫禁城 书法 绘画 金粉 图案 台阁体 四库

猜你喜欢

清英和致约斋嘉平既望函
隶书檐道人梅花歌 绢本
查升行书临米帖轴
于敏中书补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阙笔卷
梁同书行书录语轴
郑簠隶书七绝诗轴
常福钩填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卷
普荷草书诗轴
吴昌硕篆书八言联
孙岳颁行书隐居诗卷
杨沂孙篆书七言联
张照行书弘历读昌黎集诗轴
何绍基行书题画梅轴
伊秉绶行书五言联
何绍基楷书八言联
帝王 康熙、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御笔五福图
巴慰祖隶书诗轴
郑板桥 七言绝句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