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清 高宗: 公元1736-1795年 说明:院藏有五件样式类同的黑地金漆龙纹屉匣,内皆置木壳面小册页一本,以及为数众多的铜章。由于屉匣的盖面都有金漆「金薤留珍」楷字,且其题铭后各自附有一小字,分别为「东」、「壁」、「图」、「书」、「府」,可知这是五组成套的印章收藏。其中的木壳面小册页,即为该屉匣所收铜章的目录,而本件小册页即为置于「东」屉匣者。小册页作梵夹式,七开,木质封面有「金薤留珍  东」填绿隶款。内页除清高宗行书题铭「金薤留珍」四字外,还书有为该屉匣所收铜章品目项类,以及铜章钤迹、印文释文,其钤迹与释文上下相对,使人一望可知该屉匣所收铜印的概况。由于本件小册页为第一组的「东」字号,所以内页还有乾隆十六年(1751)清高宗所作〈古铜章歌〉,该文收于《御制诗集二集》卷八十三,若与「府」字号小册页中的大臣跋语并读,便可了解这一套收藏的缘起,实因于乾隆皇帝命令臣下整理编次内府所收的前代印章。古代铜玉印之为收藏的品项,大致可追溯至宋代的《宣和印谱》,但因无实物可征,故真实性仍有待商榷。至明代,顾从德为罗王常(制墨家罗小华之子)家藏古印刊行的《集古印谱》问世以后,才真正让古代印记成为收藏的重要品项。影响所及,除了篆刻家多以《集古印谱》所刊为临模范式外,人们也会想要收藏《集古印谱》中所刊的印章实物,院藏乾隆皇帝下旨编次的〈虹文荟古〉套印,就是这种影响下的产物。进一步细察「金薤留珍」诸字号小册页中目录编次,其以官印为始,私印为次,并从中分别官职、姓氏,实是上追了《集古印谱》编次分类的方式。如此一来,我们更可以了解这一套收藏活动的性质,不只是整理内府收藏,而且还援引了明代以来的铜玉古印收藏传统。 款识:面记事:鸟遗神迹皇颉循书传六体篆最真岣嵝石鼓传鸿文依稀星斗悬高雯求其近是当于秦,汉承其法微据陈拨蜡铸金镌泐匀封邑爵号犁然分讵惟鉴古怡心神藉考数千年革因谁搜奥衍金薤珍藏○已久典内人屏挡惟谨错置纷重排次命翰苑臣乃得列眉指掌纹斗检坛纽各斒○翠光褐色古且新龟文斜列栉龙鳞鼎彝之侧席上宾静为瑞星动矞云御制古铜章歌臣嵇璜敬书,面题铭:金薤留珍,面人名款:古希天子,面题铭:金薤留珍东,面人名款:臣璜,面人名款:乾隆宸翰 参考:

文章标签: 小册页 金薤 古印谱 印章 字号

猜你喜欢

弘历行书戒得堂诗轴
何焯行书诗轴
小戎诗册篆书
钱坫篆书轴
书法轴
郑板桥 书法纸本
汪士鋐行书访颜鲁公八关碑近作轴
扇面
手札绢本
伊秉绶行书五言联
李葂行书诗扇面
书法对联
何绍基楷书八言联
寿纸
缂丝乾隆御临王羲之袁生帖卷
王文治行书诗轴
沈德潜行书七律诗轴
王文治行书题画诗轴
0.3266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