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清 乾隆: 公元1736-1795年 说明:褐色干枯树皮数片与两枝枝叶,树皮包裹在五个黄纸包内,树皮上隐约有似藏文的纹理,纸包墨书藏文唵、巴、打、吽、拉等字。褐色干枝叶与树皮收贮于一长方形漆盒中,盒盖内黏附的白色丝织品上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汉文曰:「乾隆十四年章嘉胡土克图钦奉上谕,自阿穆多地方梵宗寺恭请大圣宗喀巴降生时,割脐滴血处自然生成、有番唵等字样大利益白檀香树皮花叶。」乾隆十四年乃1749年。盒内附一内务府官员为奏呈御览所撰写的满文奏稿,内容即说明:这些树皮与枝叶是来自梵宗寺中白旃檀树,此树是宗喀巴佛初生时脐带血滴落之处。树叶上原本有藏文,但已都无字,虔诚祝祷后在树枝上还有字,并且得到九块有字的树皮,包裹后都注明了藏文原字。如今将树皮、叶与花一并进呈御览。由此可知,漆盒内所收贮的褐色干枝叶是来自于「梵宗寺」中的白(旃)檀树(又称菩提树),这株白檀树乃自然生长于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出生落地之处。为了纪念宗喀巴的功业,1379年在宗喀巴出生地首建圣塔,1560年建成弥勒佛殿(藏语「贤巴林」),因先建塔,后有寺,遂有汉语「塔尔寺」之名。塔尔寺座落于今日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面的莲花山中,宗喀巴出生于「安多地方」(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藏区),即前述盒盖内墨书之「阿穆多地方」,塔尔寺即在此区。乾隆十四年(1749)清高宗亲笔御赐「梵教法幢」匾额与「梵宗寺」寺名给塔尔寺,但是御赐寺名未曾广泛流传。传说宗喀巴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有十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然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至今这株白檀树仍枝叶茂盛,并深获信众景仰。世人多知清世宗雍正皇帝深研佛学,其实清高宗乾隆皇帝深受父亲影响,也对藏传佛教的格鲁派护持有加。 款识:附件纸包纸,附奏稿奏稿,附盒织品白绫,附盒织品白绫,附盒织品白绫,附盒织品白绫 参考:《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冯明珠主编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2000/09
文章标签: 树皮 梵宗寺 地方 宗喀巴 乾隆 塔尔寺 枝叶 檀树 藏传佛教 乾隆皇帝 盒盖

猜你喜欢

匏制三凤纹圆盒
珊瑚狮子
天然木羊
匏制蒜头瓶
匏制狮子戏钱纹蝈蝈罐
紫檀嵌玉镂雕缠枝莲纹圆盒
伽南香福寿十八子手串
紫檀木雕松竹纹书式盒
蜜蜡象耳活环瓶
匏制海棠式炉
竹雕饕餮纹活环提梁执壶
青金石朝珠
竹刻狮子滚球
红白玛瑙蝙蝠桃树花插
湖南黎溪紫袍玉带大平板砚
札古札雅木碗
匏制勾莲纹带托高足碗
匏制“万邦协和”鼻烟壶
0.2497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