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行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册(经折装)

创作时间:

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1761)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敬胜斋法帖第三。(隶书)。御制宝月楼记。(楷书)。文有神会。落笔可以千言。兴有时来。待机不妨数岁。宝月楼记之作。迟速盖有如是。宝月楼者。介于瀛台南岸适中。北对迎薰亭。亭与台皆胜国遗址。岁时修葺增减。无大营造。顾液池南岸。逼近皇城。长以二百丈计。濶以四丈计。地既狭。前朝未置宫室。每临台南望。嫌其直长鲜屏蔽。则命奉宸。既景既相。约之椓之。鸠工戊寅之春。落成是岁之秋。久欲为记。辄以片时来往。率即成咏罢辍。兹始叙而记之。盖是楼之经始也。拟以三层。既觉太侈。则减其一。延不过七间。袤不过二丈。据岸者十之四。据池者百之一。池不觉其窄。岸不觉其长。拾级而登。布席而坐。则云阁琼台。诡峰古槐。峭蒨巉巗。耸翠流丹。若三壶之隐现于镜海云天者。北眺之胜概也。凭窗下视。回出皇城。三市五都。隐赈纵横。贾贸墆鬻。列隧百重。华盖珂马。剑佩簪缨。抚兹繁庶。益切保泰与持盈。此则南临之所会也。于东则紫禁紫微。左庙右社。规天矩地。因上因下。授时顺乡。玉堂金马。慙茅茨于有虞。法卑室乎大夏。奉此宫室。每同汉文恐羞之情也。而其西则西山。起伏连延。朝岚夕霭。气象万千。春雨霂而农兴。秋霜落而林殷。是又神皋绣壤。下视三都与两京也。楼之义无穷。而独名之曰宝月者。池与月适当其前。抑亦有肖乎广寒之庭也。夫人之为记者。或欣然于所得。而予之为记。常若自讼。是宜已而不已。予亦不知其何情也。系以辞曰。楼之耸。惕居高以悚。楼之廓。坦吾心以乐。乐与民同。悚励已恭。乐不忘悚。乐斯益永。谓悚匪乐。悚不可乐。摛辞壁间。因识意之所存。辛巳(西元一七六一年)仲春。御制并书。(行书)。

印记资料:

作者印记:所宝惟贤
作者印记:乾隆御笔

题跋资料: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文章标签: 宫室 皇城 行书

猜你喜欢

清人兰亭八柱帖(兑) 册
清高宗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讚佛法身礼 册
敬胜斋法帖 册
敬胜斋法帖 册 御书张载东铭
敬胜斋法帖 册 御书张载西铭
敬胜斋法帖 册 御临苏轼天庆观乳泉赋
快雪堂法帖(五) 册 清乾隆快雪堂记
快雪堂法帖(五) 册 清乾隆快雪堂补刻木版跋
拓本敬胜斋法帖(一) 册
俞樾隶书勉臞客诗轴
杨沂孙篆书七言联
刘墉行书论书轴
毛奇龄草书五言律诗轴
邓石如行草诗轴
常福钩填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卷
沈德潜行书七律诗轴
查升行书临米帖轴
伊秉绶行书五言联
0.1254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