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佛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39厘米,宽87厘米,画心纵78厘米,横52厘米。清宫旧藏。

此幅主尊为无量寿佛,双手结法界定印,身着菩萨装,顶绘莲花生、宗喀巴、阿底峡等三尊祖师,四周环绕无量寿佛二百余尊,其身相与主尊相同,唯体量大小不同。此幅唐卡以金色为地,佛像除眉发眼目施蓝色,唇吻深红外,余处均用朱线白描绘成,形式独特,呈现出恢弘整肃、光芒照耀的画面效果。画幅外以金色织锦裱装,内套红织金锦边,装帧形式与画面色调和谐统一,突出了金唐特有的审美取向。

唐卡背后写有本尊种子字及藏文祈愿文,大意为:“愿得吉祥!愿无量寿佛画像光芒光耀吉祥佛法之太阳,无往不胜,驱散一切黑暗,永远住世!吉祥!善哉!”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之意译,在藏传佛教体系中,其既为理想的佛国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同时又是可以赐予众生今生世寿的长寿佛。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指意识所缘对象之所有事物。为十八界之一。据《俱舍论》卷一载,受、想、行三蕴与无表色、无为法、称为法界;于十二年中,则称为法处。然十八界中其他十七界也称为法,故广义泛指有为、无为之一切诸法,也称为法界。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莲花生亦称为“乌金大师”,为印度密宗大师,公元8世纪进入西藏传授佛法,创建了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被尊为藏秘祖师,广受尊奉。宗喀巴(1357--1419年),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生于青海湟中,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故被尊称为宗喀巴。幼时出家,学显密教法10年,16岁入藏深造,得大师指点,佛学精进,显密兼通。鉴于当地佛教戒行废弛,僧侣生活放荡,遂以噶当派教义为本,结合自己的见解,从倡导戒律入手,进行改革,《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为其代表作。明永乐七年(1409年),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的资助下,于拉萨大昭寺创办了大祈愿法会,同年又在拉萨东建立了甘丹寺,标志格鲁派体系的形成。后格鲁派成为西藏地方执政教派,在蒙藏等地广泛流行,成为藏传佛教中最大的宗派。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指用墨线勾画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为“白描”。

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密教兴起之后,以梵字表记本尊,此梵字亦称种子,或称种子字。定佛、菩萨诸尊之种子,系取梵名或真言之首部,或取重要之字,或依义而定。

文章标签: 作品 宗喀巴

猜你喜欢

跋陀罗与伐那婆斯尊者唐卡
达摩多罗尊者与天王唐卡1
班禅喇嘛源流——提婆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索南嘉措唐卡
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3
上乐王佛唐卡1
达摩多罗尊者与天王唐卡
不空羂索观世音菩萨唐卡
班禅喇嘛源流——阿跋迦罗唐卡
权衡三界观世音菩萨唐卡
释迦牟尼佛唐卡2
七佛——迦叶佛唐卡
哈里哈里罗世自在观世音菩萨唐卡
弥勒佛圣界唐卡
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2
七佛——释迦牟尼佛唐卡
上乐王佛唐卡
秘密佛——密集瞋恚金刚唐卡
0.1249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