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嵌青玉雕夔龙纹插屏,高36厘米,宽31厘米,厚17厘米。清宫旧藏。插屏主要框架为紫檀木制,由屏框、站牙、屏心三部分组成。屏框下缘透雕相向的夔龙纹,上缘及左右两侧浮雕卷云纹。站牙亦透雕出夔纹形象。屏心镶嵌一块青玉,从上至下透雕猪、豹、兔、羊等群兽形象,屏心下部两侧对称凸出两只昂起的鹰首。插屏背板素面,卸下后可见里面圆形铜镜,衬托着屏心正面的群兽玉雕。此屏紫檀雕夔龙及云纹华美,玉雕精细严整,为清代宫廷生活中的观赏品,日常陈设于案几上,体积虽小而气韵颇饱满。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插屏属于带座屏风的一种,通常由屏框、屏心、站牙、立柱、绦环板和抱鼓墩组成。插屏的屏心分为正面和背面,正面多用木雕镶嵌、牙雕镶嵌、髹漆描金等装饰手法刻画山水、人物、风景等内容,极为美观,背面一般镶嵌诗句,或为素板。这种屏风在明清两代风行一时,在清宫帝王和后妃的寝宫中随处可见。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家具的构件,多见于带座的屏风上,位于立柱前后及两侧,用以托夹立柱。雕刻技法之一。一种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单面雕、双面雕之分。另一种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常用于民间床、窗、梁、护板的雕刻中。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印身侧面无雕琢,平面施刻印款或无款。

文章标签: 我国 夔纹 屏心 工艺 浮雕 紫檀木 清宫 屏风 装饰 宫廷

猜你喜欢

铁梨缠枝牡丹纹卷书案
方形抹角文竹凳
黑漆描金五蝠云纹靠背椅
紫檀嵌牙点翠海屋添筹插屏
紫檀雕花长桌
花梨嵌玉石栏杆罗汉床
黑漆地识文描金长方套箱
紫檀雕竹节纹长条案
紫檀嵌玉菊花图宝座
乌木七屏卷书式扶手椅
紫檀八仙八宝纹顶竖柜
红木云蝠纹翘头案
紫檀嵌画珐琅云龙纹柜格
紫檀缂丝宝座
紫檀雕花椅
紫檀边髹漆《五经萃室记》围屏
杉木包竹黄画案
紫檀卷云纹炕桌
0.1183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