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制《穿杨说》屏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共12扇,高282厘米,每扇宽54厘米。屏心为乾隆皇帝御笔《穿杨说》,纸地墨书,行楷,全篇共538字,分别裱贴于12扇屏风上。文末“御笔”两字下钤“乾”、“隆”2印。屏风下部裙板为红漆地,饰线刻戗金双龙捧寿纹。此屏风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专为御书《穿杨说》而制作。乾隆皇帝读《战国策》时对“百步穿杨”的说法产生怀疑,便召善射名手试验,无人成功,遂作《穿杨说》一篇以抒己见,认为“百步穿杨”不合事物情理,不是射中一叶,而是射中杨树。如果专指杨树叶而言,亦非指定的一叶,而是一树之叶,从而申明读书要辨真伪,明事理。其行文字迹潇洒流畅,苍劲有力,一气呵成。乾隆御制《穿杨说》全文如下:

《国策》称楚养由基善射,去杨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夫由基固善射者也,观其饮羽贯扎,实有出众之能。然称人者,当于事物情理之内,苟其轶类绝伦,而不致诡奇衔异,令人可信斯足矣。若穿杨云者,第以文晦,遂致义乖,徒令后世疑,由基未始有此,匪曰褒之,乃以贬之矣。且杨叶宽以分计,长以寸计,于众叶中指其一,必将朱墨志之,然后可。夫此众叶中之一叶,立于二十步之外,虽离娄之明不能辨也,由基无离娄之明,令其立于百步之外,尚不能辨其谁何,安能百发百中哉?然则穿杨之说为伪乎?曰:何必伪,尝集善射之人而较之,三十步命中者不能五十步,五十步命中者不能百步,百步命中者不能百五十步,盖物愈远则视之愈小,百步外之杨,虽轮囷方丈,视如三十步之树候耳,况弓之彀也。地远则力微,至指以为难,何况中乎?是则穿杨云者,专言一树之叶而非一叶明矣。我国家以弓矢雄中外,支左屈右之技人尽能之,然令立百步之外而穿杨,百人中不能得一,必其技果超群者始能之,而亦难保其百发百中也。由基以荆楚三户之流,能百步以穿杨,斯已奇矣。若必过为怪奇谬悠之谈,诧以贯其一叶,则是世间情理必无之事,愚者或惊为稀有,智者将信其必无。夫表德纪实,将以俟天下后世之智者乎?抑其愚者乎?或曰策士纵横之论多属子虚,苏厉之告白起亦取以相譬耳,厉之言,其诚其伪吾不知,吾惟度之以理,而并以己所能,目所见者证之,过情之论,学者清习而不察。干隆壬申冬几暇成此以谂读书折理之士,有志立言者当衷之至正可耳。御笔。屏风是我国古代室内的主要陈设器物。其最早的功能为挡风和遮避用。据《三礼图》记载:“屏风之名出于汉世,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以后随着工艺的进步,屏风逐渐由原来的实用品演进为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的工艺品,成为古人居室内具有观赏性的陈设家具。屏风在清代发展尤盛,无论是所用材料还是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漆木家具的一种装饰手法。在漆器上用针或刀尖刻划出细而浅的花纹,称“线刻”,然后在花纹内打金胶(漆工术语称“金脚”),再把金泊研碎,粘着在花纹里。其特点是花纹略低于地子表面。髹漆工艺技法之一。即在器物表面先按照设计的图案阴刻出花纹,然后再在阴纹内打金胶,上金粉,使之成为金色的花纹。

成语,形容箭法神奇。典故出自《战国策·卷二》“苏厉谓周君”一节:“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史记》也有同样的记载。以后,有人把“柳”字改为“杨”字,“百步穿杨”的故事遂流传开来,历代话本、小说、戏剧等多有引用。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

文章标签: 屏风 花纹 穿杨 情理

猜你喜欢

黑漆嵌瓷山水图床
紫檀嵌瓷宝座
紫檀嵌竹丝梅花式凳
紫檀小炕几
紫檀雕花长桌
紫檀雕花椅
黑漆嵌玉描金百寿字炕桌
紫檀条桌
紫檀嵌珐琅五伦图宝座屏风
紫檀云纹藤心扶手椅
紫檀嵌玉宝座
紫檀小长桌1
紫檀小长桌
紫檀雕花宝座
黄花梨展腿长方桌
黑漆描金五蝠云纹靠背椅
紫檀嵌牙点翠海屋添筹插屏
乌木七屏卷书式扶手椅
0.1199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