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拓《三希堂法帖》陆继善双钩本兰亭序,木面,乌金精拓,经折装,半开纵27.9厘米,横15.3厘米,四开。《三希堂法帖》,全名《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三十二卷,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梁诗正等人编集,宋璋等人摹刻。采自魏晋至明历朝法书。帖名隶书。该帖刻于《三希堂法帖》第二十六卷,有隶书签,钤有“乾隆御览之宝”、“避暑山庄”印,单帖名为楷书“陆继善双钩本书”。有揭傒思题跋:“右陆继之钩摹兰亭叙一卷,……”;有陆继善、柯九思、黄溍、董其昌等题跋;有“陆继善印”、“奎章阁鉴书博士”、“敬仲书印”、“黄溍”等刻印。陆继善摹本,清宫旧藏,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卷一,称‘宋笺本’,刻于《三希堂法帖》第二十六卷,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从跋文中可知,陆继善曾得唐摹兰亭三卷,陆继善所摹者是“东昌高公物”。陆继善曾从姚式、赵孟頫游,知双钩廓填法,”陆继善书法,其用笔法度谨严,肥瘦适中,达到了既端重又秀媚两全的境地。其书法作品有摹《兰亭序》、跋赵孟頫《水村图》、跋赵孟頫《右军四事》、跋倪瓒《秋林野兴图》等。清乾隆皇帝征集到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件珍贵书迹,在宫内养心殿西配间特设堂贮藏,名曰“三希堂”。后又选魏晋至明代书法名迹刻石,共三十二卷,称“三希堂法帖”。刻石现藏北海阅古楼。

清高宗内府所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称为希世之珍,并藏在养心殿“温室”,颜曰“三希堂”。
清乾隆内府曾收藏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件晋人真迹,高宗弘历视之为稀世珍宝,作汇集定名“三希”,藏于养心殿西暖阁“温室”,颜曰“三希堂”。

用透明的纸覆盖在样本上,以极细的笔划描摹出字的轮廓。一般用黄色油素纸,纸薄而透明,可清晰地映出底本字迹的笔道轮廓。这种将字摹出笔道轮廓的方法称双钩。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使鼠须笔,凡28行324字,书法藻丽多姿,精美绝伦,历代为楷模。
图书从卷轴装演变到册页形式的一种过渡性装帧。其特点是把长幅卷子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书本形式,前后粘以封面。佛家经典多用此式。隋、唐以后,佛教大盛,翻译了很多经卷。佛徒诵读时舒卷不便,乃改为折叠成册的形式。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又有“折子本”的叫法。
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如同宫外之御沟,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秘储的泛称。梁诗正(1697—1763年),字养仲,号芗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雍正时期探花,官东阁大学士。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文徴明,晚师颜真卿、李邕。有《矢音集》。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十年正式命名为避暑山庄。乾隆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康熙皇帝玄烨和乾隆皇帝弘历,每年夏、秋季至此居住,处理政务等,使之成为都城北京以外的又一个政治活动中心。

柯九思(1290—1343年),字敬仲,号丹丘生,台州(今浙江临海)人。元代著名书画家、书画鉴定家。能诗文,擅书法,精画墨竹,师法文同一派。间作山水。曾官奎章阁鉴书博士。有《丹丘生集》辑本。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官名,始置于战国。此后,博士官制虽历代相沿,而职能与前已有所不同。清代钦天监博士为钦天监下属的职官,专司指示更点。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双钩廓填是一种复制方法。其法先用透明蜡纸(俗称硬黄)蒙在原迹上面,以淡墨细线依笔法勾出一个字的轮廓,然后取下,以浓淡干湿墨填成之。因摹时必须映于向明处,所以又称“嚮拓”。

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幼霞,别号云林子等,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家境豪富,筑“云林堂”、“清閟阁”,收藏图书珍玩。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长于书法,谙熟音律。中年以后,既信奉道教,又崇尚佛学,他在诗中自述:“嗟余百岁强半过,欲借玄窗学静禅”。到了晚年,索性卖去田宅,疏散财产,弃家遁迹,“扁舟蓑笠,往来湖泖间”,过着“不事富贵事作诗”的超然于物外的隐逸生活,思想愈加空寂。其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笔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兼师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画风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书法从古隶入手,又以二王为宗。后人把他和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四家”。

文章标签: 书法 书画 乾隆 陆继善

猜你喜欢

武氏祠·前石室画象题字
清初拓唐萧思亮墓志
田琬德政碑
清初拓北齐房周陁墓志
张宝泛槎图三集(刻本)
双钩本 高句丽好大王碑之四
明拓《停云馆帖》薛绍彭书兰亭序
大唐中兴颂
司马景和妻墓志
翻刻华山庙碑册
清拓开皇本兰亭序
张宝泛槎图五集(刻本)
池国胜 笔记册影印本
敬胜斋法帖
清拓东汉孔彪碑
双钩本 高句丽好大王碑之二
清拓隋首山栖严道场舍利碑
清拓《耕霞溪馆帖》蜡本双钩兰亭序
0.2835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