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稚子阙》,墨拓整纸本,已裱立轴。本幅纵93.5厘米,横48.5厘米。朱翼盦题背签。王稚子为东汉和帝时人,元兴元年(105年)卒。其墓在四川新都弥牟镇西北5里,墓前立石阙一对。右阙题“汉故先灵侍御史河内县令王君稚子阙”,左阙题“汉故兖州刺史雒阳令王君稚子阙”。皆隶书,字势古朴雄健,向来有名。据方若《校碑随笔》言“必宋拓本乃得其全文”,明拓已有残泐。至清代,右阙没入沟水,文字全失。左阙亦由右上向左下坼裂,仅剩“汉故”2字完整,“兖州刺史雒阳令”7字依次损去右侧的小部至大部,“王君稚子阙”5字无存。此本为清中叶旧拓,“兖”字撇笔未泐,“刾”字“夹”部之两点尚分明,“史”字捺之起笔、“雒”字“各”之“口”部皆未剥蚀,“令”字首撇之末端尚可见,亦属难得。此拓曾为金石名家沈树镛所藏,有沈氏所书一签及清同治年间题跋三段,又有清光绪时“泾州剑华道人”一跋。钤“沈氏金石”、“均初所得金石”、“沈树镛校勘金石文字印记”、“杨铎”等鉴藏章。有关此阙的主要著录有:宋欧阳棐《集古录目》、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清叶奕苞《金石录赓跋》、翁方纲《两汉金石记》、黄易《小蓬莱阁金石文字》、武艺《授堂金石跋》、王昶《金石萃编》、崇恩《香南精舍金石契》、徐树均《宝鸭斋题跋》,现代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沈树镛(1832-1873年),字均初,一作韵初,号郑斋,南汇(今属上海市)人。清咸丰九年(1859年)进士。精鉴别,富收藏。与赵之谦友善,同为晚清金石学大家。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博学,富藏书,工诗文,长于考证金石。书法初学颜真卿,继学欧阳询,旁涉汉隶,自成一格,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家”。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等。黄易(1744—1802年),书画家、篆刻家,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主,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监生,官山东兖州府、济宁运河同知。他的绘画笔墨流畅,潇洒隽永,以山水和花卉为题材的作品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书法则以隶书擅长。作为著名篆刻家丁敬的学生,他经过努力学习与刻苦钻研,并广泛借鉴书法、碑刻中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工稳生动的篆刻风格,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美誉。黄易一生致力于金石碑版的研究,曾经四处寻访存世的残碣断碑,并加以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与著录,对我国传统金石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众不同的是,他亲自用画笔将每次寻访古碑的过程都完整的记录下来,绘制成许多作品,当时的艺术家们广为称颂。终年59岁。著有《丁黄印谱》、《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遍地生长着奇花异草,珍禽怪兽出没其间,还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岛上的房屋都是用黄金白银建成的,光彩夺目。渤海之滨的山东省蓬莱,海面上有时会出现因光线折射而形成的“海市蜃楼”奇景,可能就是古人以为的仙岛。王昶(1725—1806年),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清学者。乾隆年进士,官至邢部右侍郎。好金石之学,收罗商周铜器及历代石刻拓本一千五百余种,编为《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能诗词、古文。
文章标签: 金石

猜你喜欢

清拓隋张贵男墓志
清拓《耕霞溪馆帖》蜡本双钩兰亭序
清拓西汉杨『0489』买山地刻石
双钩本 高句丽好大王碑之四
三希堂法帖零本四册
清拓兰亭序
清拓《兰亭八柱帖》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阙笔册
清拓《兰亭八柱帖》褚遂良摹兰亭序
清初拓北齐房周陁墓志
清初拓唐萧思亮墓志
张宝泛槎图二集(刻本)
清拓南朝萧憺碑
清拓东汉衡方碑
唐 昭陵全碑(二十五件)
张宝泛槎图四集(刻本)
清拓西晋郛休碑
明拓《停云馆帖》薛绍彭书兰亭序
广武将军碑
0.1347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