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螭纹编钟(9件),战国前期,通高21.1厘米,宽14.6厘米,重2.57kg;通高19.8厘米,宽13.8厘米,重2.17kg;通高18.9厘米,宽12.8厘米,重1.7kg;通高16.9厘米,宽11.5厘米,重1.36kg;通高15.6厘米,宽10.8厘米,重1.12kg;通高14.3厘米,宽9.9厘米,重1.04kg;通高13.2厘米,宽8.8厘米,重0.89kg;通高11.8厘米,宽8.2厘米,重0.72kg;通高11.5厘米,宽7.8厘米,重0.64kg。器椭圆体,尖角,桥形口,桥钮。饰36短“枚”,围以綯纹,钮、“篆”饰蟠虺纹,两“舞”饰双蟠螭纹。此套编钟的铜胎质量上乘,造型优美,表面经过仔细的打磨加工,纹饰秀丽,是同类器物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编钟是用作宗庙祭祀与宗族宴飨时的打击乐器。使用时大小相次悬挂起来,用木槌敲击。礼乐制度中编钟的数量与悬挂方式也在贵族阶级中有分等级、定名位的作用。蟠螭,即盘曲的龙,躯体较为粗壮。《文选》:“白鹿孑蜺于欂栌,蟠螭宛转而承楣。”

又名蟠螭纹,青铜器纹饰之一,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图案近似传说中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体蟠屈。

螭,传说中的一种龙,又名螭虎龙。明式家具常用为装饰纹样。角是饮酒器,常与爵、觚等组合使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即铜镜背面中央的凸起部分,有穿,可系以丝带,便于把持和悬挂。钟之“钲”两边突出的乳丁称为“枚”。指钟身上凸的乳钉的上下间隔部分。

《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虺小蛇大,是虺属蜥或蛇。”蟠虺纹即象许多小蛇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图案,多作为器上的主体纹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小蛇。《国语》:“申胥谏曰:‘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钟的共鸣箱的平顶称为“舞”。

文章标签: 蟠螭 宗庙 部分 编钟

猜你喜欢

铸子叔黑『0032』簠
匏形匜
龟鱼纹方盘
四山纹镜
兽形匜
蟠虺纹豆
楚王酓『0558』盘
环带纹甗
矢镞
茶花纹敦
铸客缶
蟠虺纹鉴
娄君盂
蟠螭纹编镈
毛叔盘
错银螭首带钩
蟠螭纹豆
鱼形壶
0.1202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