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宝玺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这二十五方御宝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重新排定后的二十五宝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乾隆十一年厘定之御宝的宝文,除青玉“皇帝之宝”为满文篆书外,其余全部为满文本字和汉文篆书两种文字。乾隆十三年,创制满文篆法。为使御宝上的满汉文字书体协调,乾隆皇帝特颁旨:除“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青玉“皇帝之宝”四宝因在清入关以前就已使用,“不宜轻易”外,余二十一宝一律改镌,将其中的满文本字全部改用篆书,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二十五宝。二十五宝玺平时密藏于紫禁城交泰殿的宝盝中,一宝一盝。宝盝为两重,皆木质,制作精美。宝盝置木几上,外罩绣龙纹的黄缎罩,分列于御座左右。二十五宝玺质地有金、玉、栴檀木,印纽有交龙、盘龙、蹲龙型制,雕制精美,同时也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典章文物。大清受命之宝,通高12cm,印面14×14cm。白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皇序”之用。

皇帝奉天之宝,通高15.2cm,印面14×14cm。碧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奉若”之用。

大清嗣天子宝,通高7.6cm,印面7.9×7.9cm。金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继绳”之用。

二十五宝中共有两方皇帝之宝。

其一,通高9.5cm,印面12.5×12.5cm。青玉质,交龙纽,满文篆书。据乾隆十三年上谕:“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则知此宝刻治于皇太极时。当时满文篆书初具雏形,到乾隆十三年创立成熟和规范化的满文篆书,并施之于宝玺,其生发之迹清晰可见。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布诏赦”之用。

其二,通高16.6cm,印面15.5×15.5cm。栴檀木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为作“以肃法驾”之用。但从清代档案考察,在二十五宝中,此宝的使用频率最高,钤用范围极广,其他诸宝实无以相比。

天子之宝,通高6.4cm,印面7.8×7.8cm。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祭祀百神”之用。

皇帝尊亲之宝,通高6.1cm,印面6.8×6.8cm。白玉质,盘龙纽。上皇太后徽号及上尊谥、庙号之用。

皇帝亲亲之宝,通高7.7cm,印面7.2×7.2cm。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展宗盟”之用。

皇帝行宝,通高13cm,印面15.6×15.6cm。碧玉质,蹲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颁锡赉”之用。

皇帝信宝,通高6.5cm,印面10.5×10.5cm。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征戎伍”之用。

天子行宝,通高13.8cm,印面15.5×15.5cm。碧玉质,蹲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册外蛮”之用。

天子信宝,通高8.5cm,印面12.1×12.1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命殊方”之用。

敬天勤民之宝,通高9.8cm,印面10×10cm。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饬觐吏”之用。

制诰之宝,通高14.7cm,印面13×13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谕臣僚”之用。

敕命之宝,通高9cm,印面11.3×11.3cm。碧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钤诰敕”之用。

垂训之宝,通高10.5cm,印面13×13cm。碧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扬国宪”之用。

命德之宝,通高10.4cm,印面13×13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奖忠良”之用。

钦文之玺,通高9.8cm,印面11.7×11.7cm。墨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重文教”之用。

表章经史之宝,通高13.2cm,印面15.3×15.3cm。碧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崇古训”之用。

巡狩天下之宝,通高13.3cm,印面15.3×15.3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从省方”之用。

讨罪安民之宝,通高13.9cm,印面15.3×15.3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张戎伐”之用。

制驭六师之宝,通高10.8cm,印面17×17cm。墨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整戎行”之用。

敕正万邦之宝,通高10.7cm,印面13×13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诰外国”之用。

敕正万民之宝,通高10.4cm,印面12.6×12.6cm。青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诰四方”之用。

广运之宝,通高15.6cm,印面19×19cm。墨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谨封识”之用。

用以放置帝后宝印的箱子。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文章标签: 宝谱 皇帝 印面

猜你喜欢

寿山石“乡里高门”章
青玉双螭纽“继德堂宝”
皇后之宝
白玉盘龙纽“大清受命之宝”
紫晶螭纽“乐善堂”玺
青玉质瑞兽纽“即事多所欣”玺
青田石“海滨病史”章
白玉螭纽“落花满地皆文章”玺
寿山石夔龙桥纽“雍正御览之宝”
田黄石“长春书屋”玺
铜柱钮“文县守御所印”
铜柱钮“大同府印”
青玉交龙纽“五福五代堂宝”
“乾隆宸翰”方石印
寿山石双兽纽“亲贤爱民”玺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青玉蹲龙纽“知不足斋”玺
青玉交龙纽“养心殿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