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奉天之宝,通高15.2cm,印面14×14cm。碧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奉若”之用。
大清嗣天子宝,通高7.6cm,印面7.9×7.9cm。金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继绳”之用。
二十五宝中共有两方皇帝之宝。
其一,通高9.5cm,印面12.5×12.5cm。青玉质,交龙纽,满文篆书。据乾隆十三年上谕:“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则知此宝刻治于皇太极时。当时满文篆书初具雏形,到乾隆十三年创立成熟和规范化的满文篆书,并施之于宝玺,其生发之迹清晰可见。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布诏赦”之用。
其二,通高16.6cm,印面15.5×15.5cm。栴檀木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为作“以肃法驾”之用。但从清代档案考察,在二十五宝中,此宝的使用频率最高,钤用范围极广,其他诸宝实无以相比。
天子之宝,通高6.4cm,印面7.8×7.8cm。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祭祀百神”之用。
皇帝尊亲之宝,通高6.1cm,印面6.8×6.8cm。白玉质,盘龙纽。上皇太后徽号及上尊谥、庙号之用。
皇帝亲亲之宝,通高7.7cm,印面7.2×7.2cm。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展宗盟”之用。
皇帝行宝,通高13cm,印面15.6×15.6cm。碧玉质,蹲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颁锡赉”之用。
皇帝信宝,通高6.5cm,印面10.5×10.5cm。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征戎伍”之用。
天子行宝,通高13.8cm,印面15.5×15.5cm。碧玉质,蹲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册外蛮”之用。
天子信宝,通高8.5cm,印面12.1×12.1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命殊方”之用。
敬天勤民之宝,通高9.8cm,印面10×10cm。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饬觐吏”之用。
制诰之宝,通高14.7cm,印面13×13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谕臣僚”之用。
敕命之宝,通高9cm,印面11.3×11.3cm。碧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钤诰敕”之用。
垂训之宝,通高10.5cm,印面13×13cm。碧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扬国宪”之用。
命德之宝,通高10.4cm,印面13×13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奖忠良”之用。
钦文之玺,通高9.8cm,印面11.7×11.7cm。墨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重文教”之用。
表章经史之宝,通高13.2cm,印面15.3×15.3cm。碧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崇古训”之用。
巡狩天下之宝,通高13.3cm,印面15.3×15.3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从省方”之用。
讨罪安民之宝,通高13.9cm,印面15.3×15.3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张戎伐”之用。
制驭六师之宝,通高10.8cm,印面17×17cm。墨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整戎行”之用。
敕正万邦之宝,通高10.7cm,印面13×13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诰外国”之用。
敕正万民之宝,通高10.4cm,印面12.6×12.6cm。青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诰四方”之用。
广运之宝,通高15.6cm,印面19×19cm。墨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谨封识”之用。
用以放置帝后宝印的箱子。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